最好的电子音响科技diy制作网站

haoDIY_音响电子电脑科技DIY小制作发明

当前位置: 主页 > 音响DIY > 胆机DIY > 后级DIY >

仿制马兰士8B (el34推挽)(3)

时间:2012-08-29 17:45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低音 好了许多。曾经的英国电子管 古董 机Quad II上也使用过电流输出更小的GZ32整流管,以前我也在仿制的Quad II上插过GZ32。天哪!只使用了不到二十个小时,就把GZ32管顶烧黑了,原机选用整流管比较保守,可能是因
低音好了许多。曾经的英国电子管古董机Quad II上也使用过电流输出更小的GZ32整流管,以前我也在仿制的Quad II上插过GZ32。天哪!只使用了不到二十个小时,就把GZ32管顶烧黑了,原机选用整流管比较保守,可能是因为当时大功率整流管太贵所致。这几种管子最后还是觉得Brimar的5Z3效果较好。但是整流管寿命较低,所以不需要选择太贵价的管子,Hitachi的5Z3效果也相当出色,而价格较为便宜,应该在100元以内就可以买到,值得选择。

输入管EF86也有几种选择,从左向右数分别为:

Mullard长屏蔽罩EF86 ; Telefunken无屏蔽罩EF86

仿制马兰士8B (el34推挽)

    手里还有Mullard短屏蔽罩EF86及无屏蔽罩EF86,还有Philips长屏蔽罩EF86,与短屏蔽罩EF86。但效果都不如以上这两只管子。EF86这支管子使用得并不像ECC8x系列管子那么多,但EF86也是真正的音频五极管,曾经在仿制Quad II机种上使用它效果是相当出色的。这种管属于近代管,它的特性相当于早期RCA的6J7和6SJ7。也是类似更早期西电的WE310A,西电原厂的许多300B线路就是使用WE310A作为推动管的,但是现在WE310A已经基本绝迹。所以大多数发烧友都选择6J7或6SJ7推动300B(本人也有使用EF37(6J7)作为推动级的300B机器推动LS 3/5A音箱放在卧室听音之用),而找不到6J7的烧友则选择了这颗EF86。总而言之,我对EF86是相当有好感的。以上两管的比较是Mullard长屏蔽罩EF86胜过了Telefunken的EF86,胜出是在全面效果上胜过的,而在高频则输给了Telefunken,可是我更喜欢Mullard那温暖醇厚的中音与低音,让整体声音有一种厚实明亮感。不像Telefunken只是一味的明亮。但其实大家都知道Telefunken的音质也是相当出色的,不过在这里却输了。

倒相级的12AU7也有几种选择,从左至右分别为:

Mullard 12AU7 ; Telefunken ECC82 ; Mitsubishi 12AU7 ; Brimar 6067

仿制马兰士8B (el34推挽)

 

    在这里日本Mitsubishi输得很惨,不多说了。Brimar也没法比过前两只,它的优点是声音比较醇优,中频颇好,但是表现不如其它两只全面。Mullard音色表现非常全面,中频温暖,高低都能够有较好的延伸,但是和Telefunken比较的时候却输给了Telefunken的明亮与速度。Telefunken在这里高音的表现更为出色,而中频也相当醇厚。最后决定选用Telefunken的ECC82。本来还有一对Mullard的长屏ECC82,据说它的售价在香港非常贵,但我也只知道非常贵,具体多贵我也不知道了。可是我死活就是找不到了。没办法在这里听一下它的效果真是遗憾,等我以后找到后一定要试一试的,我曾经在广州二手市场上看到二手的长屏Mullard ECC82的售价都达到200元一支。如果是新的话我想会超过300元的。

最后出场的当然是主角了,四种EL34从左至右分别为:



Philips EL34(date code=xf2) ; Haltron EL34 ; Mullard EL34(date code=xf2) ; Telefunken EL34

仿制马兰士8B (el34推挽)

  Philips的效果与Mullard的极其相似,不但效果相似,包括管型都极其相似,印在管子下面的date code(日期编号)都完全一致。我知道Mullard公司给许多公司代工生产过EL34,所以我推测这些Philips的EL34其实就是Mullard公司生产的,只不过印的还是Philips的商标。Haltron这个牌子可能许多烧友不熟,它是一家英国电子管公司的厂牌,以前曾经自制电子管,后来就变为一间选管公司了。区别自制的还是选来的管子就看管子上有没有产地的印字,如果是自制的话就会印上Made in England(或Britain)的标志,如果没有,则是它向其它公司订购的。这几只Haltron就不是他自己产的,听声音与RFT的音质类似,中频也是较厚,音质明显超过国产与苏联产的,但与美国的6CA7不是同一味道,估计是东欧生产的。Mullard的EL34是EL34家庭中的瑰宝,在EL34家庭中公认为是最出色的,就像在KT88第列中最出色的为M.O. Valve公司出产的Gold Lion KT88一样。能够超出Mullard EL34的只有Gold Lion KT77,但我至今仍没有能够有幸购到KT77,所以这个说法在我这里仍然也只是传说。        

    Telefunken EL34也是EL34家庭中的瑰宝,不单单是因为它的声音表现,更因为它的库存数量要比Mullard的少得多,现在市售大概要超过1500元人民币一支,而Mullard EL34在1000元左右。不过要注意管子的Date code,越晚的价钱越低,xf2大概是在六十年代生产的。而xf3或xf4的价钱则要低一些了。后期Mullard改成新式商标后,价钱就更低了,还要区别的就是在EL34管顶上的消气环为双圈或单圈,单圈的价钱要较双圈的低,这里使用的为双圈的品种。四种管里音质表现最出色的是Mullard EL34,它能够胜出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比试的四支Mullard EL34为使用过1000小时以上的旧管,这四只管曾经在仿制的Quad II机器上使用过一年半。我没有再拆开四只新的Mullard EL34去与Telefunken比较,不过如果是新的话,我想可能会输给Telefunken半筹。单单看Telefunken EL34的外型已经非常漂亮了,而音质也是相当出色的,中频如果不输给Mullard的话,那高频赢的半筹则为最后的判定了,只可惜这套Telefunken太生,还没有煲过,所以整体的顺滑程度输给了Mullard半筹。这几种EL34不是太难找,就是价钱太贵,我倒是较喜欢捷克出产的EL34,四支配对价钱480元,我曾在朋友家中听过,效果也相当不错,当然和这些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

    试听的前级为自制的和田茂氏线路前线,这种线路的前级已经仿制多部了,经验相当成熟,这次的版本是纯发烧前级,音质是不容置疑的。试听的音箱一共有三对,分别为珍尼西斯(Genesis)的8200,贵族(ProAc)的Response One,及思奔达(Spendor)的 LS3/5A,照片上没有Spendor LS3/5A,因为那对音箱在卧室里,所以没有照像。先介绍一下珍尼西斯,这对音箱在国内名气不大,那是因为国内的发烧友大多受香港与日本影响。在香港与日本,因为居住环境比较紧张,一般的屋子都较小,所以听音环境也相对较差。大多数发烧友选择的是小型扬声器,例如LS3/5A与贵族的Response One或Tablette 50这样的音箱。可是在台湾就不同了,所以在台湾的音响市场上,美国的扬声器更有发展的空间。这对珍尼西斯(见题头照片中立在贵族两侧的座地箱)的音质绝非英国音箱所能够制成的,它的音质是一种较松的,有霸气的,可以体现出一对大型音箱的风范,高音相当出色,远超过贵族Response One,低频也远胜过它。不到两万元的售价使它在中国的音响市场上成为贵价音箱,又因为国内名气不大,所以更没有多少发烧友会选择它,但我认为如果听音环境允许的情况下,音箱还是大型的较好。贵族的这对Response One是贵族音箱顶级型号Response系列中最小号的,体积与它的兄弟Tablette系列音箱相似,个人认为音质表现相当出色,是一种纯英国式的声音,声音柔暖,潜力巨大。Spendor LS3/5A不用多谈了,相信大多发烧友对这对音箱相当熟悉,这里的是Spendor LS3/5A中最低的版本,胡桃木外皮,当时在福州购入价格为4650元。买它的理由也相当简单,可以说是受它名气的影响。买回来这几年的感受还是认为物有所值的,虽然这几年许多烧友都在批评它在各方面的缺点,但是如果站在客观的角度上,也不应该忽视掉它的优点。

    言归正传,讲讲这对仿马兰士Model 8B的表现,经过这一个月左右的煲机,它的表现越来越好了。不过仍然感觉到新机的生的感觉。但现在它已经表现出大家风范,音质上虽然现在不能说超过了自制的Quad II,但功率已经明显胜过了。这一点就让我非常高兴,因为当年仿制的Quad II的音质已经非常满意。总的来说制作这台机种的目的就是为了在Quad II的基础本上提高输出功率。Quad II的功率只有15W左右,现在达到了30W以上。这台机器的潜力我已经知道,稍待时机,待整机的零件包括变压器完全煲熟的话,它会非常出色。香港的《发烧音响》主编曾经说过,推动LS 3/5A最佳的放大器为小功率推挽放大器,他举的两个例子就是马兰士Model 8B与麦景图MC-240,现在我才真正体会到他的感觉。推动3/5A感觉上让这对音箱活过来了,以前听它的时候总觉得它的声音是属于那种不经心去听才会好听,现在不是了。即使坐下来,放大一间30米的厅里,它的表现也相当出色了,刻意追求3/5A的高低音是不明智的,但是听一些大型的交响曲的气势已能够找到,而不失它中频顺滑的优点。这让我对这对音箱有了重新的认识。福州的发烧友郑先生曾在电话中对我说,他的3/5A经过三年的仔细煲机,现在的高音都已经非常出色。我看来也要好好的煲一煲这对小箱,求低音不行,那就看看它的高音还能不能有所突破。

    单单听Response One的时候绝不认为它是一对小箱,气势与动态都已经达到了大箱的水平,播放再大动态的乐曲也可以应付自如,而它那典型的英国味也让人有一份温暖的感觉,感觉像在家里听东西。不过如果和Genesis 8200比起来它则明显是一对小箱。8200的高低音延伸那种松驰感是让人觉得很舒服的,就像是一辆限载30吨的卡车载30吨货物与载3吨感觉是不一样的道理。它好象是有大把的本钱,没有用尽的时候。整体效果的顺滑程度也绝非英国箱可比。音量即使不用开大,它那份气势也表露无疑,这点就要超过小箱,小箱的特点是如果音量不大,则表现与大音量是相差很多。

仿制马兰士8B (el34推挽)

    推动以上这几种音乐总体感觉还是相当满意的。这机器的音效是较为全面的,失真与杂音较低,没有刻意突出哪一部分,但是感觉每一部分都较为出色。我听的音乐品种非常杂,从流行音乐到歌剧,小提琴到交响乐,等等。只要是杂志上介绍说比较好的,还有其它烧友推茬的唱片,我都喜欢买来听。偶尔电视里演大片的时候,我也接上它作为家庭影响扩大器使用。总的感觉它听什么音乐表现都比较出色,没有什么觉得遗憾的地方,如果非要说出它的缺点的话,我想那就是功率还是不够大,毕竟与“胆王”KT88推挽75W的输出比起来,它还是差了一大截。以个人感觉,给80分应该是不算高的。

    整机造价差不多7000元,也是相当昂贵,但以声定价也值了。因为设计与制作上比较严谨,所以估计功率管使用一万小时应该不成问题,这样的话,以每年1000小时算也可以使用十年,应该是说还比较划算,现在买一部有同样表现的成品机的价格应该在一万五千以上。我曾经听过Conrad-Johnson MV-55,自夸的说,这台放大器的表现应该不低于C-J的MV-55。如果有机会可以找到一台真正的马兰士Model 8B来在这里做一次AB对比则更好了,那时再给这部机器打分则是非常标准的。

    注:如果是使用新管,则最好刚开始的时候将屏流调整到30mA左右,这样会保护阴极在没有进入正常发射电子的状态下不给它太大的负担,慢慢的经过几十个小时使用之后,再将它调整为正常的地步。在刚刚使用的时候,最好是每两三天检查一次它的屏流,因为一般的新管随着阴极发射电子的能力不断增强,屏流会不断提高,这样就要调整到正常的地步,等到管子进入正常状态,屏流稳定的时候,则每一年检测一次就可以了。


原装机器:

仿制马兰士8B (el34推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