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试过程并不要等整机全部焊好之后再进行,应该在电源部分焊好之后就开始调试了。如果整机焊好之后再进行通电调试时也一定要记得先断开高压与电路的连接,测试好电源部分之后再开始放大部分的调试。本机的调试过程中因为滤波电容问题而造成了一颗珍贵的Haltron 5Z3整流管灯丝被烧断。因为滤波电容选用的是二手的Rifa电解电容,所以在使用之前就担心会出问题。可是在不通高压的情况之下用万用表测量一切正常。在插上整流管给上高压之后,发现整流管灯丝过亮,马上关机。经过一番检查没有发现问题,再通高压,一瞬间,整流管灯丝被烧毁。再关机测试,一个电容的一半(前面讲过,这里用的电容是两组封装)被击穿。这也是二手电解电容经常出现的问题,在未通高压测量时一切正常,可是给上高压之后就很容易烧毁。这是因为电解电容老化,电解液干涸所致。有时表现为嗽叭里有扑扑声。也是电容软击穿所致。不过这次教训损失是惨痛的。一颗英制整流管被烧毁。请大家在使用二手滤波电容时要格外小心这类事情。
调试过程中出现的另一个问题则是有高频自激声。几次检查都发现不了问题,最后发现是由于两管的超线性接头接反所致,将两管第二栅极与输出变压器的抽头调转位置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在整机调试过程中,开始并没有引入负反馈,但当调好后本机的交流噪声已经非常低。用耳朵贴近嗽叭才可听见一点点交流哼声。当负反馈网络引入之后,则完全听不到任何交流哼声了。这说明原机的负反馈网络设计也是非常精良的。右边的照片为负反馈网络的实际接线图。注意,如果有可能的话,这部分电路一定要远离高压部分,也就是说应尽量减少各电路对这部分电路的干扰。否则的话会在反馈中引入各种不必要的杂波。而且这里的电阻应选用噪声较低的金属膜电阻。虽然它不承载功率部分,但最好还是选用一些功率较大的,例如1/2W或者更大的电阻。因为功率较大的电阻往往受温度影响的噪音系数较低。并且也要保证这部分电路的引线尽可能的短,所以本机在设计时就将这部分电路放在了输出变压器的下面,和音箱的接线柱邻近。
调试时输入管的前级并没有接入任何输入电阻电容等零件,但当调试结束之后在EF86的栅极上接上了原电路中的R3这颗33K的输入电阻。在仿制中去掉了前面的C1,C2,R1,R2。原机这几个电容是为了隔断输入信号的直流部分,但我使用的前级为自制前级,在输出部分已经使用了隔直交连电容,所以去掉了这部分电路,只增加了一颗R3。但就是这一颗R3引起了用耳朵贴近嗽叭能够听得到的交流哼声,这是因为干扰所导致,虽然哼声极其微弱,但比起没有这颗电阻要强多了。这也说明输入部分是多么的重要。后来换用西门子金属膜电阻后效果有所改善,但仍然达不到没有加装这颗电阻前的“零哼声”的地步了。整机的接线如右图。照片质量不高,不容易将每一部分都表现清楚,但是大概已经一览无余了,在上面小照片中没有的是右边的电源部分,可以看到在电源部分中间的桥式整流为EL34阴极偏压所用。几颗黑色的小电容就是Wima的Black-Box音频专用电容。白色的接线则为特富龙线了。到这里为止,焊机过程全部结束。下面要讲的就是各变压器的情形了。
所有变压器绕制好后经过了手工的浸漆过程。因为条件有限,没有办法达到正规变压器厂家的真空加压浸漆条件,所以就用普通工业烤箱将变压器用105度的温度烤3小时后再浸漆,之后再烤三个小时之后再进行一次浸漆,之后再将变压器烤干。这种浸漆的工艺俗称“半真空”。不过只要浸漆认真。也会使用许多年不生锈。以前因为使用较薄的硅钢片制出的电源变压器经常在使用中可以听到(使用木棒,一头顶住变压器,一头再对准耳朵)轻微的哼声。但这次制作比较严谨,即使使用了0.35mm的硅钢片制作出的变压器也只能听到极其微弱的声音。 本机的制作非常严谨,如果零件没有问题的话,调整到这里应该一切就绪了,当然如果其它发烧友在仿制中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样的话就需要认真解决了。本机的仿制只到这里已基本结束了。第一台机器焊好后再焊第二台就容易多了,照猫画虎而已。最后是给电源与输出变压器罩上一个金属罩,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互相之间的干扰,请看右图,两个灰色的铁罩里面就是电源与输出变压器,在罩子上留下了一些散热孔。这样的目的也是为了使变压器的寿命有所增加。
到这里还不算完全完成,最后要做的就是给整机做一个外罩了,把所有的零件全部罩起来。这次使用的是聚脂板切割好之后用环痒树脂粘起来,最后经过打磨,喷漆而成。选用聚脂板做外罩的原因非常简单,就加工容易。制作中留下了足够大的散热孔,散热孔的位置上粘上了丝网罩,丝网罩也要经过喷漆,喷漆时不要一次喷得太多,否则会比较难看,要每喷一次经过半个小时再喷一次,一共要喷三四次才会比较好。图中在中间那台白色金属外壳机器的两旁则是这一对仿制的马兰士Model 8B,因为照片的效果不好,所以没办法完整的显示出这台机器的外壳,总的来讲,这台机器的外型是比较古典式的,完成品的外观是比较庄重,大方。中间那台白色金属壳的机器为仿制的和田茂氏线路前级,以后有机会再介绍。
在马兰士Model 5原图上使用的整流管为GZ34,但GZ34的最大电流供应容量与本机中实际使用相差太小,大家看照片中管子的大小就可以判断出来,使用GZ34管子只用了几分钟,管子就热得厉害。而换用Hitachi的5U4后就没有这样的感觉,而且明显感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