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句废话 原来随口把自己这次做的耳放叫做“超级耳放”,但是还未到正式写下制作过程和心得,已经被不屑。要知道现在人都有很强的自信心,基本上可以做到不需要任何详细机理分析,只需搭眼一看,便断定你这不行或你这很行。为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不被我破坏,为了不致引起大的社会动荡,为了中国人民很行,为了中国建设很行,为了中国工商很行,为了中国农业很行,我决定把我这耳放的称谓改作“巨型耳放”,没有意见了吧。 怕啊~~ 没听江湖中常有狠话放出来:“智力再好,一砖撂倒”么? 怕砖呀~~ 引子 这一次,是认认真真为自己做件事。尽管以前捉刀设计过很多的东西,但是我一直都是听的都是个很低端的实验品,使用的是普普通通的被粪青所不齿的曙光管子。不过毕竟设计工作是自己的“月光职业”,所以更多的时候是被主业的事物缠身。静下心来的时候,只想在音乐中找点慰籍,所以并未太多在乎硬件。很怀念上大学时,每个星期天早上10点钟几个同好静静守候在收音机旁如饥似渴地聆听半个小时的“听众点播歌曲”,现在还有这种渴求吗?还记得在炎热的夏夜,第一次用双卡收录机从岷江音乐台的立体声节目中听到Schoenberg的《净化之夜》,那种让人流泪的激荡,现在还有这种感动么?现在晚间的节目,不是卖鞋垫就是治肾虚,然后一大帮马甲打电话进去疯狂追捧,我呸!咋这么像我们网络呢?! 话说回来,能够让硬件更加完善一些,是不是可以更好地重播音乐呢,正是基于这个想法,加之现在的工作相对轻松一些,于是产生了好好犒劳自己的不良动机。同时这么多年也积攒了好多好元件,更由于有先前那么多或成功或失败的设计经验铺垫,所以决定革命了,干吧! 从哪开始呢? 想起一句“名正言顺”的成语,对啊得先取个名啊!音响里正好播到老柴“如歌的行板”,那啥就这个了,行板!不急不徐,中庸稳妥,andante!搞定! “未成曲调先有情”了一番,开始正题吧。以前给别人做的设计,很多有商业用途,所以必须在性能和价格上作非常多的妥协。因为毕竟绝大多数用户并非发烧友,你给他讲那些很好的技术指标没用,他在听满意的情况下对他最有用的是好的价钱而管你是不是西电麻皮线,你就是用麻绳都是那么大回事。 但是对自己就不一样了,自己给自己打工,省什么呀省,什么好来什么,什么WE、Telefunken都装上,最起码也得Mullard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