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电子音响科技diy制作网站

haoDIY_音响电子电脑科技DIY小制作发明

当前位置: 主页 > 音响DIY > 音箱DIY > 分频音箱 >

分享 diy制作仿Avalon, Next, 电子分频版R2.5落地音箱,Orion(4)

时间:2012-12-12 22:31来源:bbs.hifidiy.net 作者:kjian 点击:
下载 (100.36 KB) 2010-1-31 23:27 这基本上是没有理论基础的乱调,只是到这里我已经比较满意,测量的频响在1楼。 晚点上听感。 继续吹水。 上次说的几点体会,漏了最重要的一条。 无论是买成品音箱还是DIY, 天字


这基本上是没有理论基础的”乱调“,只是到这里我已经比较满意,测量的频响在1楼。


晚点上听感。



继续吹水。

上次说的几点体会,漏了最重要的一条。

无论是买成品音箱还是DIY, 天字第一号准则就是: 你追求的是什么声音

或者说,你听的是什么音乐。这两个问题,几乎是一样的意思。

对于分频的调整,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影响因素了。

按照伯恩斯坦对音乐的划分,基本上有两类: 严肃音乐, 和非严肃音乐。

严肃是指必须尽量依照作曲家的指示来演奏和重播d的音乐,不能随便改变风格和速度,不能随意强调某一部分的效果。

大部分的古典音乐属于这个范畴。比如说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讲究的是音符和旋律之间的对比,强调的是整体的感觉。

如果强调了某一部分,比如说提亮高音以得到更多的细节,就会影响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对比,好像听到的只是主旋律,而低音部**的对比就会减弱。当然这只是很简单的说法。

再比如大部分的交响乐,如果为了听震撼的定音鼓而提升低频,就会影响整体的平衡,特别是会损失弦乐的在中高频的细腻感。


相反,非严肃音乐,比如大部分的口水歌,流行音乐,甚至古典小品,就容许更多的自由发挥。适当的失真,比如某个频段的强调,或者更多的二次谐波失真,反而会使音乐更有味道。比如说,更多的口水味,松香味,大鼓的震撼感,等等。


显而易见,如果听得是不同的音乐,调整音箱的标准是大不相同的。

我前面,一直以我自己的标准,一味强调平衡,是把话说得太死了。

54楼继续。。。


今天有空,继续吹水。

不过有了Julien兄专业的评论,我就不班门弄斧了(打死我也听不到中音的奇次谐波失真),只说说主观听感吧。

仿盟主的听感,要从书架箱说起,因为没有对比,就没有听感。

所以,先让我罗素几句。

从好多年前的第一对音箱开始,陪在身边的一直是书架箱。

玩书架箱,其实一大半时间是在寻找低音。

每一次升级,除了音色上的改善,最明显的就是低频的提升。

第一次感觉到满足,是雨后初晴的P3-ES2。

在12平方的小房间里,听 罗斯特罗波维奇 和 布列顿 演奏的 舒伯特 大提琴奏鸣曲 (Arpeggione),觉得大提琴的温暖可以充满整个房间。

或者听 普罗科菲耶夫 的 lieutenant kije, 合唱和管弦乐团齐奏,会觉得地动山摇。

后来到了丹拿的C1,自然又更上一层楼。

且不说高频的细节,那是丹拿的强项。

只说低音。

不能免俗的时候,拿出罗西尼的弦乐奏鸣曲,就可以听到低音大提琴一下一下律动,充满能量感,而又干净利索。

更妙的是钢琴。

也不说高音泛音和音色的微妙变化,那也是丹拿的强项。

还是只说低音。

听贝多芬的热情,第一乐章开始处的一个大*和*弦砸下来,低音部不再是软软的,而是键锤真真切切撞到钢弦上的声音。

听贝多芬的第29钢奏,第四乐章,科瓦塞维奇的演奏,无数的旋律交织在赋格当中,气势直逼的人喘不过气。然而即使是最下面的旋律线,也是干净利索。

我在 Mcintosh 推的 B&W N801 上反复比较过,在这个曲目上,单说低音,我还是觉得丹拿胜过一筹。

该满足了吧。


先说优点。

1. 从整体上来说,无论是钢琴,管弦,还是室内乐,都有不错的表现。随便拿一张古典唱片,起码有超过90%的机会不会出恶声。这个要求看似简单,实际上对于DIY大不容易。即使是在音响展上的高级系统,只要你说服工作人员把所谓的“试音碟”换成平时听的CD,十有八九,都会很失望。而且唱片的录音方法和监听手段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能把大部分的录音都表现的不错,起码说明,音箱在整体上是大致平衡的。

2. 音场。丹拿的C1让我第一次听到一个投射在音箱后面的完整音场。而很令我高兴的是,仿盟主也能轻易做到这一点。当然,他们的音场也有很大不同。怎么说呢?丹拿的音场稍微有点偏小,密度大,玲珑浮凸的感觉很强 (有点玄)。而仿盟主的音场相对开扬得多,而且实体的感觉特别强。这可能说的不是很清楚,但有想不到跟好的表达方式,先这么着吧,以后在改。

3. 低音。刚才讲了这么多书架箱作为铺垫,为的就是讲这个。

(62楼续)

续说仿盟主的低音

前面已经讲过我的几对书架箱,现在对比一番。

Harbeth P3-ES2

低频量感还在够与不够之间,厚实的录音才会有好效果。当时特别偏爱Decca的钢琴录音,比如说 阿斯肯纳吉 和 普列文 弹奏的 拉赫玛尼诺夫 双钢琴作品,无论是双钢琴组曲,还是交响舞曲,都相当过瘾。

分享 diy制作仿Avalon, Next, 电子分频版R2.5落地音箱,Orion

在质感上稍稍欠奉,低音起到的主要作用是烘托整体气氛, 让声音更温暖和丰满。所以听大部分录音,都不会觉得干或瘦,只是如果要听大提琴一下一下拉过琴弦的律动,或者钢琴让整个空间振动的*和*弦,就只能在有限的几个录音里找到。

Dynaudio Confidence C1

在低频量感上不再有任何遗憾,听比较平衡的录音,想要的效果都能很好的呈现。

在质感上干净利索,有速度,有动态。

有一段时间,我以为这已经是音响的极限,瓶颈只是录音技术。当然,现在想来,只能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W N801

这里插播一对我挺熟悉的音箱,我累计听过超过100小时。801的低音跟上面两个书架箱大不相同,属于内功深厚型。怎么说呢?听室内乐的时候,我没有感觉到801的量感跟别的有什么不同,可是一到大型管弦乐,801的能量就会一下子爆发,有深度,有厚度,稳如泰山,也像大海的感觉,无穷无尽。

即使是贝多芬的交响乐,大多是中小型编制,那种厚实的感觉也很明显。而且因为稳,低音的韧性,或者说弹性,特别好。

分享 diy制作仿Avalon, Next, 电子分频版R2.5落地音箱,Orion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4)
36.4%
踩一下
(7)
63.6%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