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绅士宝的7000高音样子确实也很酷 正好上海有商家提供套件,包括单元,分频,箱体。 装好以后,声音真是让我大吃一惊。 有很多录音,无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到了某个高音,就会产生严重的“破音”, 就像过载一样,或者就像打着破了的铜锣。反正就是不能忍受。 有种流行的说法,说仿盟主装好以后,要煲一年,才会听到好声音。 我是打死也不会相信的。 觉得最可疑的还是分频。 顺带提一句,跟商家打过多次交道,单元,箱体,质量还是值得信赖的。虽然感觉价格还不是最便宜,但起码不用担心假货。只是说到分频的设计,老板和我的喜好,就很不一样。当然不一定谁对谁不对,毕竟喜欢那种音色那是主观的。只是如果老板看到,我把你设计的分频改得面目全非,希望也不要介意。 当时刚从论坛知道LspCAD, 就模拟了一把。 发现中高音的分频点居然高达4KHz, 而 Eton 推荐 5-880 的有效频率只到3Khz。 而且 5-888 是长冲程设计,设计上限可能还不如5-880。 另外,频响上3Khz 附近居然有一个 4dB 的峰。 当时还没有测频响的设备,这些都只是模拟的结果。但是已经让我对分频产生极大的怀疑。 于是,就开始了修改分频的漫漫长路。 一改,就改了一年。 改分频的过程,是单调的重复,不断的重复: 1. 觉得声音不满意, 2. 到LspCAD上看模拟的频响 (后来有了测量系统之后,就是看测量的结果), 3. 觉得哪一段看不顺眼,有时是看到某段频响不平,有时只是乱蒙, 4. 在LspCAD上修改电路或者零件参数, 5. 把分频从箱体里拿出来,换零件, 6. 装上,试听, 7. goto 第一步。 其中的苦乐就只有自知了,只说几点个人体会: 1. 分频是发挥单元素质最重要的一环。好与坏的区别,就像几百的箱子跟几万的箱子,差别就是这么大。举个很俗的例子,单元就像手中的工具 (电烙铁),而分频就是控制工具的手。再破的工具,在能人手里都能发挥的不错 (起码声音是平衡的); 而工具再好,菜鸟手中出来的始终是菜鸟的水平。 2. 模拟和测量可以大大的提高调整的效率,甚至是必需的。虽然模拟和测量本身只是工具,只能算是一个参考,关键还在于应用的人。但若没有模拟和测量,就想盲人摸象,很难知道自己摸到(听到)的是什么。 3. 调整分频最难在于平衡。什么意思呢?就是大部分的录音都能重播的不错。调整的过程中很容易陷入“极值点”,就是说听某个录音的时候特别有感觉,比如音场特别准确,或者钢琴细节特多,或者小提琴”松香味“很浓,但一听别的录音就发现问题很大。我在调整的过程中,有过不下10次这样的经历。 4.影响分频最重要(99%)的因素在于电路形式和参数。调整结束之前上任何补品都是浪费,我开始的时候电容还用Solen,还并什么MIT, 后来就台湾的,再后来就是国产的。线就更加不用说了。后来调整好了,也没觉得有换贵价零件的需要。 5. 基本平滑的频响曲线是一切的基本。当然,还有其他因素,比如指向性,瞬态,还有别的参数,也很重要。但是平滑的频响是第一位的,这是有实验根据的。 6.有时候,调整陷入困境,就会怀疑别的问题。是不是CD机不够好啊,是不是功放不够力啊,等等。这时候一定要坚信,影响声音最大是音箱,而影响音箱最大的就是分频,一定要坚信,才会找到突破口。 7. 另外,调整三分频的难度和需要的时间比二分频大得多,远不止一两倍。想DIY出好成果,又缺乏耐心的朋友,慎入!DIY 二分频,或者买成品的三分频,可能更实际,性价比更高。 必须说明,以上只是个人的体会,不是真理。请勿人身攻击。 一年后的分频器电路。 低音: ![]() 中音 ![]() 高音 ![]() 最后可能还有微调,不记得了,但形式应该差不多。 除了中音的两个陷波器,电路形式只是典型的二阶分频。调整的主要是零件参数。 设计频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