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来最疯狂的一年,4个大项目,数不清的时间和精力。 先说说为什么发这个贴吧。 第一次做“音箱”,恐怕都有20年了。 当时用大开本的地理练习册 (我当时最讨厌的功课),把一个大概两寸的喇叭卷起来,发现声音会变大,低音也会更丰满。这个像是“低音炮”的东西陪了我一两年,一直是我听收音机的首选”音箱“。 之后,断断续续的上了JBL 的小书架 Control-1 (应该是山寨版,当时好像是几百块),德国IQ的小书架Lady Micron, Harbeth 的P3-ES2, Dynaudio 的 信心 C1。 也断断续续的玩了几个耳机,Sennheiser 的 HD600, Beyerdynamic 的 880, AKG的501 和 701。 真正意义上的音箱DIY,大概只是两年前,从商家买了仿贵族R2.5的套件,之后是仿盟主,之后是烂尾的四分频大箱,然后是实验性质的电子分频版 贵族 R2.5, 再之后是 Linkwitz 的 开放障板设计 Orion。 至此,感觉我的音响旅程,要告一段落了。 一方面,是已经得到自己想要的声音。除非奇迹,更上一层楼的空间已经不大。 另一方面,也感悟到音响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要是万物丧志,影响了家庭,事业,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就得不偿失。 这两年从论坛的收获良多。所以,也希望我在这段音响旅程中的点滴经验,能给大家一点启发。另外,也发现最近论坛没有以前热闹,我的这个帖子,就算补充一点人气吧。 好吧,先放图。 仿Avalon. Scan-speak 7000, Eton 5-888, Eton 11-581. 正面: ![]() 侧面: ] ![]() 原配的分频是儿戏,2008陆续修改了小半年,2009引入测量,进展稍快,又改了半年,觉得可以了。 分频改版大大小小超过50次,这是其中第三次大改里面的小改纪录。 ![]() 其中的痛苦和乐趣,就只有亲历才能体会吧。 一直想开贴分享详细的过程,结果过了一年,还是没有抽出时间。 这里就算是精简版吧。 其中某个版本的裸照,只能乱中取胜。 ![]() 距离音箱60cm的一次测量 (非合成) ![]() 声雅的前后级,甲乙 300W,甲类 100W,终于有“被喂饱”的感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