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电子音响科技diy制作网站

haoDIY_音响电子电脑科技DIY小制作发明

当前位置: 主页 > 音响DIY > 胆机DIY > 后级DIY >

双单声道kt88电子管推挽胆机装机实验

时间:2013-02-09 21:33来源:www.tubebbs.com 作者:陶然胆韵 点击:
从图形上来看,在30k以下方波测试的情况下,高频相移和瞬态失真都还不错,直到30k以上才有明显的劣化。实际做好后经过几位朋友试听,并对比某类似价位的厂机,反映均不错,个人感觉也还满意,前几天已经交付,就等
拖了长远时间的kt88推挽总算开工了,原计划在十一长假期间就动手的,无奈十一之前为本机制作的输出牛遭好友的绑架,一定得用1048b铁芯制作一对同样规格次级阻抗不同的输出牛来将原牛赎回,后又等电牛的牛帽等了一段时间,故一拖再拖,实在是对不起委托我装配本机的朋友了。考虑到有一段时间没有发表胆机制作的帖子了,也便于远方的机主朋友随时掌握制作进程,特将制作过程分材料准备篇、装配制作篇、调整测试篇三个部分整理成贴(按进程逐步更新),以博本坛的同学一笑,呵呵....

材料准备篇
一、底盘:
     底盘为双单声道结构,应该和新着情报仿国都2的机箱类似,相关资料称其为铃兰堂SL-300机箱,看样子系机主从本坛“红色十月”处买得,价格255元/套。但孔位与本次所制作的推挽机有一定的差异,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造,以下是改孔前后的底盘:
改孔前:
1、改孔前的底盘.jpg 
改孔后的底盘(灯光下拍摄,偏色严重):
17、改孔后的底盘.jpg#p#分页标题#e# 

二、输出牛:
      输出牛为使用4块西电1048b铁芯自制,铁芯规格为105片叠厚60,按p-p4.5k,输出功率60w计算制作,次级阻抗4、6、8欧姆,特富龙薄膜垫层,电感表测试电感量50.1H,漏感11.2mH,初级线阻93.3+93.3欧姆,次级线阻0.5欧姆(8欧姆档),初次级比例按90%效率制作。
6、输出牛.jpg 
输出牛参数如下:
输出牛参数.jpg 
三、电源牛:
      电源牛系用色胆兄处购入的z11拆机片制作,是在三十公斤的铁芯中精心挑出6只叠厚60的涂层色泽、孔径大小高度一致,片身无损伤的铁芯(原准备用来做束四管类输出牛的),规格为96片叠厚65,计算功率185w,实测空载电流95毫安,电源调整率小于4%,三重屏蔽。
4、电源牛.jpg #p#分页标题#e#
电牛参数如下:
电牛参数.jpg 

四、扼流圈
     扼流圈是机主朋友提供的进口密封扼流圈,规格是300毫安2.5hH,直流电阻50欧姆,这个参数的扼流圈用在这对机器非常合适
5、阻流圈.jpg 

五、电子管
     考虑到电子管长途跋涉有一定的风险,特地让机主朋友不要将已确定使用的kt88功率管寄来,(好在机主朋友确定使用的复刻金狮我手上也有一套4对配对的,近来又购进一套4配对的曙光精选出口红字的GEKT88,在另外的机器上试下来还不错),于是朋友将前面的小管子随机想箱给发来了。荷兰飞利浦的6dj8,美国铜柱6189(12au7)、德国羊头标记的大圆环闪灯丝ecc82(12au7)、美国rca大圆环的12au7,另外还附了2对12at7备选,美国三层云母的6201(12at7)和德国FUNKWERK ERFURT的ecc81,最后2对12at7我在给镇江朋友改装的仿《#p#分页标题#e#CIRCUIT DIAGRAM"TL/25 PLUS》的el34推挽机试过,三层云母的表现一般,而德国产的ecc81却是非常的出色。虽说管子均为二手下机管,但测试值都还不错,自己手上也有一些不同牌号的同类管子,这样可供选择的面就比较充裕了。全套管子(含稳压部分)大致2200元左右,其中复刻金狮1600元,其他管子有600元的估算也差不多了。
14、电子管.jpg 

六、电容
    滤波及退耦电容:
    在机主朋友提供的电容中选择了75U/450v的蓝皮摩罗利作为主滤波电容,22u/450v和10u/450v的RIFA银子弹作为退耦电容,220u/100v的RIFA银子弹作为负偏压的滤波电容。选择这些电容主要理由是这里电容性能稳定,音色也不错,更重要的是容量和耐压符合制作要求,朋友还提供了一下国产蓝皮的天和电容,容量和耐压也多适合,无奈漏电比较大,没有太多的功夫对其进行老练激活处理,故只好暂时不考虑。
9、主辅电源滤波及退耦电容.jpg 
    耦合与阴极电容:
    同样在机主朋友提供的元件中选择,耦合电容初选为大D的0.15u/350v油浸和绿胶木0.25u/400v组合,斯碧VQ的0.22u/1000v油浸和0.1u/500v黑寡妇组合,考虑到机主听音习惯是在保持胆味特色的前提下,侧重声音的解析度和一定的速度与力度要求,以及本人的用了习惯(耦合电容前小后大,前油浸后薄膜),大D组合比较符合要求,我也非常看好黑寡妇,但容量少许偏小了一点,对于在固定偏压工况下,栅漏电阻才100K以内,顾虑频率下限会有不足,并且前大后小,不符合个人的习惯,只好等调试时在试验决定,至于VQ的声音也不错,特别是中频部分很有味道,无奈体积过大,机箱容纳恐怕有问题,而且品相不佳,还有轻微的漏油现象,在此只能放弃了。前级阴极电容使用ROE的电解,取其音色通透,解析好。还有其他一些规格的电容,待调整试机时在做决定。

8、耦合及阴极电容(备选).jpg#p#分页标题#e# 

七、开关、电位器
     开关看外形和手感应该系国产的普通双刀扭子开关,手感不是很好,无奈手上也没有合适的,先凑合用着再看吧。电位器系机主朋友在二手坛买的进口油浸线绕拆机电位器,外观和手感都不错,可惜是线性的,在其它机器试过,小阻值(音量)区有噪音,声音也没有过人之处,与合成碳膜电位器比较并不占优,看来这玩意是在仪器上使用的,既然花高价买下了,那就将就用着吧,个人对此并不是很满意,这钱花的有点怨。在此提醒本坛的同学,买材料一定要明白自己需要什么,什么器件原本是什么用途的,千万不要被其出身的高贵和漂亮的外观所迷惑,不然就很容易被卖家忽悠,切切注意!

15、电位器、开关.jpg 

八、电阻
     电阻以国产红袍为主,因其性能稳定,取材容易,并使用一定的AB电阻进行调色,以免声音过于生硬。

九、输入输出端子
     输入和输出均使用EL34版主提供的单晶铜端子,虽然在外观上和CMC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实际使用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对得起其价格,远远不是所谓高仿的货色可比的。
10、输入输出端子.jpg#p#分页标题#e# 

十、整流管
    使用机主朋友提供的应该系日耳曼德根的滴泪型高速硅整流子,按以往的经历,这玩意还是不错的。手上还有摩托罗拉的手雷型高速硅整流子可供选择。
7、德国高速整流管.jpg 

十一、其他杂件
     红色的3毫米电木板用来制作组件板和铜柱搭棚架,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和足够的机械强度;胶木支柱用来固定母地与搭棚架,焊片用来焊接母地和其他小件;供电的交流部分和灯丝使用特富龙镀银线(左下侧),取其负荷能力大,主电路使用特富龙单晶铜线,取其音色圆润通透;焊锡丝用千住的银铜合金焊锡丝,声音中性不蒙。
16、杂件.jpg 

材料准备篇完毕,接下来就是安装制作篇


夜已深,今天晚上收工后继续。
安装制作篇
    线路架构为一级差分电压放大兼倒相 + 一级共阴电压推动 + 一级共阴功率输出,基本线路采用湖南李楠先生的T2版本,在原型的基础上,本人将第一级改为恒流源偏置,输出级改为标准接法,采用串联式电子管稳压供应帘栅极和前级电源,具体线路和方案本人以前有过相关的帖子,在此不再重复叙述。以下是主线路图和滤波稳压线路图:
主线路.jpg

#p#分页标题#e# 

滤波稳压线路.jpg 
    一、机内附件安装
     先将管座、接插件、支柱等用螺丝固定的附件安装到位。
     1、固定6只管座时要充分考虑以后元件安装的方便和走线的合理调整一下管脚的方位,否则布线后要调整就比较麻烦了;
     2、喇叭输出端子要尽量的锁紧,可以将细螺丝批穿过锁线孔握紧,在螺母一边用扳手扳紧,这样可保长时间使用中插拔喇叭线不致松动,RCA插座可以先临时固定,不锁紧,等焊上信号线后,里边用扳手夹住,外部 螺母上包上铜箔(防止损伤外观)用圆口钳紧固;
     3、图中胶木支柱用来布置接地母线和电木铜柱接线架,2头是绝缘的,布置地线时不至于和底盘接通导电,扼流圈位置的白铜支柱用来安装固定偏压组件,主整流滤波组件安装在输出牛的位置,借用输出牛安装螺丝固定。电位器前排2只胶木支柱安装铜柱搭棚架,用来安装第一级到到第二级之间的部分元件,电牛前排的2只胶木支柱放搭棚架安装稳压电源部分的元件。
18、内部安装管座,支柱等.jpg 

二、机器外形
     前排电子管是电压放大兼倒相的6dj8和电压推动管12AU7,中间是输出管kt88,后排系稳压电源的调整管和取样管。
12、摆位前方.jpg 

11、摆位后方.jpg
#p#分页标题#e# 


说实在话,对盘面的摆位还是相当满意的,唯一遗憾的是总想把输出牛和电牛的颜色搞成像扼流圈一样的,但无奈总也找不到这样的自动喷漆,看色版颜色差不多了,但喷涂后却总是大相径庭,有几次真得想换回原来的亚光黑或者干脆就亮银色的。

     三、制作搭棚架、组件安装板
      用3毫米电木板锯成合适的尺寸,在预定的位置打孔,卯上焊接铜柱
19、组间安装板、搭棚架.jpg 


在组件板上用搭接方式安装相关组件,下图为主滤波组件。滤波电容的电极端的铜柱安装晶体整流管与扼流圈连线;电容2边铜柱输出牛的输入端p-b-p接线,另外2个给动态调整时可能有需要的网络补偿预留,不一定用的着,如果你是采用的超线性输出牛,那么就可以用来连接超线性抽头。以及输出端的0-4-6-8欧姆和负反馈输出端子。在此特别友情提醒,负反馈电阻安排在输出端子附近远比安排在前级负反馈引入的阴极电阻附近要好许多,最起码干扰小。
20、主滤波组间.jpg 

四、底盘上部安装
   1、安装扼流圈和电牛,这二个器件安装比较容易。扼流圈对准底盘上的孔位插上拧上螺丝就可以了。电牛先将其朝上,将底盘扣上安装,这样不容易损伤电牛和底盘的涂层,并存安装均匀平整。
   21、安装电牛1.jpg

#p#分页标题#e# 

22、安装电牛2.jpg 


    2、安装输出牛
    安装输出牛比较复杂一点。与装电牛一样,输出牛在下,底盘在上反扣安装,但不要拧紧螺丝,带住就行(输出牛可以方便的移动一定的位置)。然后将电牛的输入端接上电源线,输出牛的初级p-p端子线拉到底盘外边。小心将底盘翻转,在输出牛的p-p端子线接上毫伏表(3毫安档),然后接通电源,观察毫伏表上显示的刻度,将输出牛输出牛移动到刻度最小的位置固定,本例输出牛前后有1公分,左右大约有3毫米的移动距离,移动时毫伏表在0.75-1.3毫伏之间变化,虽说只有微不足道的0.55毫伏的差异(相对次级来说就更小,计算值大致差0.025毫伏),但对于干扰噪音来说,能小就小,最好没有。最后将其固定在0.75毫伏的位置。该位置出现在2牛间距最大,中心点对准的时候。
   23、调整输出牛与电牛的位置.jpg    
(重大更正:因测量时将毫伏表档位搞错,造成测试数据严重偏差,现做如下重大更正,同时向指出问题的一片白云同学表示真诚的感谢,并向被误导的同学道歉!
  2、安装输出牛
    安装输出牛比较复杂一点。与装电牛一样,输出牛在下,底盘在上反扣安装,但不要拧紧螺丝,带住就行(输出牛可以方便的移动一定的位置)。然后将电牛的输入端接上电源线,输出牛的初级p-p端子线拉到底盘外边。小心将底盘翻转,在输出牛的p-p端子线接上毫伏表(3v档),然后接通电源,观察毫伏表上显示的刻度,将输出牛输出牛移动到刻度最小的位置固定,本例输出牛前后有1公分,左右大约有3毫米的移动距离,移动时毫伏表在0.75-1.3v之间变化,随着位置的不同,二者有0.55v的差异(相对次级来说有20毫伏差异)。最后将其固定在0.75v的位置。该位置出现在2牛间距最大,中心点对准的时候。从数据上看,噪音电平似乎比较大,但在线路悬空的情况下,只要比较电平的大小就可以,从接入线路最终测试来看,残留噪音为0.8毫伏,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如果感觉这样的测试不是很稳定的话,可以在输出牛的次级接上8欧姆电阻按上述步骤测试,但敏感度有所降低。)


    因手上没有合适的工具,底盘上的过线孔只有6.5毫米,无法安装合适的橡胶过线圈,虽然特富龙线材绝缘性能很好,但为防止过线孔划伤电线,还是使用热缩管进行防护,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
24、过线套管1.jpg 

#p#分页标题#e#


25、过线套管2.jpg 

完成上述的装配,在机械层面的安装就上完成了,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底盘内部的电器安装了,下图是电感器件安装完成后的外形

26、完成电感元件安装的机器.jpg 



五、底盘内部安装
     1、布母地线与主电源安装
      1-1摆上主电源组件和搭棚支架的内部
27、安装整流滤波组件.jpg 

1-2布母地线。
母地线采用电视干线电缆的芯线来做,材质优良,粗细1毫米正好合适。布线时在布线胶木接柱上用螺丝固定2片单头焊片作为支撑。
      先将焊片扳开,嵌入铜线
28、布底线1.jpg
#p#分页标题#e# 

嵌入铜线后将焊片夹紧
29、布底线2.jpg 


夹紧焊片后用焊锡将铜线与焊片焊牢
30、布底线3.jpg 

1-3 焊接主电源部分
    将电源组件与电牛和扼流圈连接。趁组件板没有固定以前,顺便将输出牛的出线从组件板的反面穿线过接线柱焊好。
31、主电源连接.jpg 
    连接好以后临时通电,检查电源是否正常。本机装好电源组件后,在输出端接上2个40w的白炽灯作为负载,市电为226伏,电牛输入端接230v,次级接305v时,负载电流160毫安左右,B+输出直流电压410v,适合输出级固定偏压的工作条件,次级接360v时,负载电流增加为180毫安左右,B+输出470v左右,适合输出级自给偏压的工作条件,此时滤波电容有一定的温升(电容额度工作电压450VDC),但温度不算高,似乎并不是很安全,好在本机系用固定偏压,B+不会超过450v。下图是装好主电源和布好母地的机内图。

32、装好主电源布好母地的机内.jpg 
#p#分页标题#e#

2、连接灯丝接地和供电。
    灯丝接地一般有二种方式,一是在管脚附近就近接地,另一种是在电牛灯丝绕组处集中接地,二者效果差异不大,本人偏好后者,原因是布线规整划一,不容易将接地相位搞错。说到灯丝接地相位,有些朋友不是很重视,包括有些厂家(特别是山寨机)也是如此。所有灯丝绕组接地的相位必须一致,要么全部冷端,要么全部热端,尽量不要有的热端有的冷端,如果这样的话,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声音的结像,使得音场散乱。本机全部采用冷端接地(绕组的起始端)。
   如果有朋友用的是商品牛没有确定标记的话(正常商品牛0为冷端,标数值的为热端),可以按以下方式辨别:
   2-1 将电牛接入市电后测量底盘到市电接地端的电压,显示数值后,将电源插座掉个方向(原来接0线的改接相线,原来接相线的改接0线)再测,数值低的一次为正确的相位,这时确定接市电0线的端子为电牛初级的冷端。
   2-2将灯丝绕组的一个端子接在初级的热端,在初级的冷热端(正常的市电输入端子)输入市电,测量初级冷端到没有连接的灯丝绕组端子的数值,数值叠加时,没有连接的端子就是灯丝绕组的热端,数值递减是,没有连接的端子就是冷端。按这样的方法改在次级连接区分出所有次级绕组的冷热端。如果有需要垫高灯丝电压的情况出现,冷端接分压电阻的节点。
   2-3将需要接地的灯丝冷端用粗壮的线材连接后接入电源的总地端,需要垫高灯丝电位的绕组冷端接入分压电阻的节点(可在确定需要分压的电位数值后再连接)。如下图绿线所示的全部为冷端接线:

34、连接灯丝接地(局部).jpg 
2-4连接灯丝供电。用2股双色线缆绞合后(要充分绞紧,采用双色是为了到管脚处可以清楚的分辨)连接对应的管脚,管型一致的接地脚也必须一致。对于旁热管连接灯丝的线材不必太过于讲究,电流足够就行。但对于直热管就必须充分重视,因为灯丝是管子的阴极,是主线路的一部分,线材的材质不能马虎。下图是连接好灯丝的机器内部:
33、连接灯丝接地.jpg 

3、焊接稳压电源
    下图是焊接中的稳压电源部分#p#分页标题#e#
35、焊接的稳压电源.jpg 

装配初步完成的稳压电源部分
36、焊接完成的稳压电源.jpg 

   4、制作安装负偏压组件板
    采用在细布胶木板反面搭接的方式制作负偏压组件板,用于输出功率管的固定偏压与电压放大兼倒相级的恒流源供电,焊接好的组件见下图。设计组件板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调整偏压的方便,调节面最后与机箱平面垂直,如果安排平行的话,调节是不太方便。
37、偏压组件.jpg 

   将组件安装到机箱
38、安装偏压组件.jpg 

  5、安装主线路部分
       主线路由后向前逐级焊接,先焊输出级,再焊推动级,最后焊接输入电压放大\倒相级,这样的好处是不容易出错,缺点是在已焊好的元件中间布线(电源线)有些麻烦。采用从后向前逐级焊接安装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焊好一级就可以对焊好的部分进行调整(粗调),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处理,避免全部焊好出现问题时处理复杂化,这点对于经验不足的同学来说尤为适用,本人也是老菜鸟,故装机时放大级数超过两级就采用这样的方法。#p#分页标题#e#

     5-1 焊输出级。焊接输出级时有一点要注意就是输出管的2个阴极电阻接地点最好尽量靠近,最多不要超过3公分,对于使用大型电阻(如自给偏压时)时要特别注意,哪怕是位置所限,宁愿在电阻接阴极端连线加长,也不要让接地点差太远,如果是自给偏压的阴极电容(阴极电阻和阴极电容不是双管共用)也要按此处理。图中2个3w16欧姆的AB碳质电阻就是阴极电阻,2个2w100欧姆红袍为帘栅极限流电阻,2个1w47k红袍为栅漏电阻(粗调是已换成1/2w100k的)
39、焊接输出级.jpg 

     5-2 焊接推动级,推动级比较简单,连耦合电容才7个元件,按顺序焊接牢固就行。如果以后准备换耦合电容调音的话,耦合电容的脚稍微留长一点,焊接是用焊锡焊牢就可以,不用把脚卷在管座上,以便以后取下换用,等以后确定后再把脚卷上夹牢焊接牢固。图片为好好的推动级。
40、焊接推动级.jpg 
   下图为 推动级、输出级和稳压电源在机箱内部的布置
41、完成焊接的推动级、输出级和稳压电源.jpg 
  5-3 焊接差分输入级(电压放大兼倒相)
   本机输入为采用恒流源的差分放大,该级阴极要使用恒流源恒定电流,将其交流视在电阻变为无穷大,使得差分放大器的2臂放大性能高度一致,从而达到经本级完成倒相后的正负信号完全对称。作为恒流源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一只恒流管就行,但市场上鲜有恒流二极管零售,就算有电流也不一定合适,于是只好采用其它元件制作。最方便的是用结型场效应三极管来制作。只要有Iq大致在6毫安的源漏可以互换的结型场效应三极管就可以满足本例的要求,N沟或者P沟的都可以。本机是使用P沟的2sj103,Id为5.8毫安。方法很简单,在场效应管的源极(漏极)接一支500欧姆的微调电阻后与栅极连接为恒流二极管的一极,漏极(源极)为另一极。N沟的方法也一样,只是形成的恒流二极管极性与p沟的相反。本例制作的恒流源组件恒流电流可以在0.5-5.8毫安之间调整,完全可以满足输入级4-5毫安(每边2-2.5)的要求。下图是用洞洞板制作的恒流源组件。
42、恒流源组件.jpg#p#分页标题#e# 
   焊接装配差分输入(倒相)级。下面三图是输入级的装配焊接图片,输入级相对元件比较多,安装的空间有点挤,于是事先自制了一块7位接线排进行接线定位。退耦电容的正极,前级电源供应从铜柱的底部穿线焊接,其它的要注意相互之间的绝缘,位置过小的话,要套上绝缘管进行绝缘。
43、差分输入级安装.jpg 
44、焊好的输入级和推动级.jpg 
45、焊接前级补偿网络.jpg 

5-4 焊接输入、输出端子及负反馈。在输出输入端子焊接时,要使用功率大一些(75w以上)的烙铁进行高温快速焊接,功率过小的烙铁温度不够很容易造成虚焊或者烫坏端子的绝缘垫片,焊接是先将端子的螺丝放松,焊好引线冷却后再锁紧螺丝。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使用怪兽的机内信号线,价格不高而效果不错。红色的为输入信号线,白色的为负反馈信号线。2线的屏蔽层在电位器附近一端接地,信号地线单独接入(怪兽机内信号线中间的细线就是)。最后在固定母地最上边(从后级到前级)的支柱下面放一焊片锁紧,测一下底盘与焊片应该紧密结合(电阻越小越好),然后在焊片上引出接线连接在母地的上端(第二图的白线)。
46、连接输出输入端子.jpg 

47、连接电位器输入、负反馈.jpg 

     至此,焊接装配完成,可以进入静态调整(粗调)。本人实际装机是焊好一级就对该级进行静态调整的,装配完成静态调整也就完成了。但为了叙述的便利,还是将装配焊接与静态调整(粗调)分开了,故进入调整部分的帖子时有些图片可能与装配部分图片有差异,这是图片取自不同的声道的缘故,先在此预先说明一下。#p#分页标题#e#
     最后说一下整机布线的问题,在胆机装配过程中整机布线之间的相互影响不能够不重视,不然就可能影响整机的信噪比,更为严重的是会影响声音的细节和音色变化,布线的一般原则还是必须遵循的。在本机装配中就是按照小信号在前,大信号在后电源通道与信号通道互不平行的原则执行的,信号通道基本上是利用元件引脚做与底盘横向的走向排列,电源通道为纵向排列,大型元件贴近底板安装以降低感应。从粗调后出声的情况来看,噪音很低,声音的细节还是很不错的


调整测试篇
      机器焊接完成以后,一般都需要进行必要的工作点调整才能使机器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那种所谓胆机制作简单,只按图施工一装就响,不需要进行调整的观点最起码是不严谨的。实际上相同型号不同厂家的电子管相互之间的差异还是不小的,就是同厂同牌的管子,因批次的不同也会有所不同,同批次之间也会有一定的离散性,更何况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胆管的声音取向有相当的差异。所以胆机在装配完成以后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胆机调整分静态调整和动态调整。静态调整的目的是使胆管符合厂商给出的工作条件,在相对线性的状态下工作,一般称之谓粗调。动态调整的目的是使胆机符合制作者的设计要求,包括各项客观的性能指标的调整,如输出功率、频率响应、失真度,信噪比等;以及主观听感上的调整,如音色取向、声音细节的体现、泛音的多少、控制力的大小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方面既有工作点的微调,也有元器件的替换,还有整机走线布局改变等等,有些可以借助仪器,有些需要经验,还有加上些许运气。借助仪器进行的调整为客观调整,这方面并不算很复杂,但需要经验来进行的主观方面的调整过程并不轻松,有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圈内的朋友称之谓校声,其方法是五花八门,有些还带上一点玄学的成分。本篇讲述的调整对于主观方面的调整就不进行过多的涉及,因为这个方面是一个十分个性的问题,见仁见智因人而异,很难有一个确切的定论。调整篇幅的主要还是侧重客观方面的表述。
一、静态调整(粗调):
    1、调整稳压电源:用一68k-100k的电位器替换稳压器的电压取样调整电阻,将稳压器输出端空载,接通电源后检测稳压器的输出电压,并调整电位器使输出电压符合要求。然后断开电源,在输出端接入50-60毫安的负载,通电检测输出端电压,并与空载时比较相差不能过大。本机稳压器空载是302v,接5.4k/20w电阻后为300v,符合制作要求。调整好以后用与电位器使用的电阻值相同的固定电阻换下电位器(本例为43k),最后在稳压器的输出端和电压取样端之间的电阻上并接一只固体电容。提示:该电容和并在基准稳压二极管上的电容均对声音有一些影响,可以试验确定重量和大小,本例使用斯碧0.47u/630v的mkp电容感觉不错。下图是稳压电源的调整示意图
48、调整稳压电源.jpg 
    
2、输出级调整:
    2-1、预置输出管偏置负压:先不插输出管(kt88),预调整固定偏置电位器,将偏压输出端子(图中接黄橙2线的输出端子,与紫线连接的恒流源负压输出端)的电压预调的-30v。
49、预调偏压.jpg 
#p#分页标题#e#

   
     2-2、调整输出管静态电流:复测一下输出管座连接栅极、帘栅极、屏极以及灯丝的管脚电压是否正常,除屏极没有接负载会高出几十伏以外,其余多必须在预先设定的范围。然后插上输出管,待电子管通电5分钟以上充分加热后,测量输出管的阴极电阻上的压降,如果不符合要求,调整负偏压组件上对应的偏置电位器,使其符合要求。本例输出管使用的阴极电阻为AB实芯 碳质16欧姆/3w的,阴极电压是1.25v左右(因为是新管,故使用的比手册规定上稍低一点,等过点时间再调到厂方推荐值)
50、调整输出管阴极电位.jpg 

     2-3、调整输出上下管直流平衡:用低电压直流电压档检测输出牛p-p端电压,微调偏置电位器。使电表显示接近0显示(一般可以调整到0.05-0.1v),这时上下管的静态电流十分接近,流经输出牛初级线圈的电流视为一致,在线圈直流电阻上的压降也一致,不存在电位差,故电表读数为0。以下是检测点图片
51、调整输出管直流平衡.jpg 

    3、调整推动管静态电流:如果一个玻壳内的2只三极管配对过得去的话,就不需要考虑上下管的直流平衡,这样该级需要调整的就只有阴极电阻了,调整就变得非常简单。考虑到机主朋友提供了三对不同型号的12AU7,故我估摸机主会采用换管的玩胆,考虑管子的轮换也不会去调整直流平衡,于是就只考虑将该级的静态电流调整到3.5-4毫安(每只单管),先按估算值接上820欧姆的阴极电阻插管通电。不料最简单的地方就出现了问题,通电后随着管子的加热,该级的电流急剧上升,致使2只阳极电阻冒烟,立刻断电检查,焊接没有问题,管子没有问题,拔下管子测试各管脚空载电压,也正常。再次通电问题依旧,屏流每只管子高达十几毫安,于是忽然想起是前级耦合电容的问题,赶紧断电将大D油浸换下,换上斯碧黑寡妇,开机后一切正常,将阴极电阻从820欧姆调整到1.1k,静态电流每管3.8毫安。对于大D油浸顺便说上几句,刚开始焊接上机前用数字表测试,充放电正常,绝缘电阻测试用20M档测试,数字表溢出无显示,换2000M档测试,显示为19-22M不等(数字表一直在跳变),四只电容都一样,当时个人考虑差分输入级的屏压也只在90v以内,为电容耐压的1/4,应该无大碍,再加上过去对此油浸的印象不错,想让其在这承上启下的位置出把力,谁知让人大跌眼镜。还好是在这个位置,如果是用在自给偏压的输出级做耦合,恐怕输出管得被光荣了。呵呵,闲话打住,下图是该级需要调整的阴极电阻,就是大个2w的红袍。
52、调整推动管工作电流.jpg 

    4、差分输入接调整:先将恒流源的电流调整到5毫安左右的样子(测差分管任意一屏极电阻的电位差,然后根据欧姆定律算出),然后调整前级供电的限流电阻,使屏压维持在75-80v,然后再调整恒流电流并结合调整限流电阻,使差分管2个屏极的电压尽可能接近,当本级恒流电流调整到4.2毫安,屏压80v时,2个屏压相差最小(5v左右),对于39k的屏阻来说,相当于屏流差异为0.13毫安。#p#分页标题#e#
53、调整输入管工作电流.jpg 

    5、接入负反馈电阻,如果没有出现啸叫等自激现象就表示相位正常,可以接入信号试听。
     本机接入前级输入信号后,声音表现比预想的要理想,声音的透明度、解析力、低频的力度和控制力均有一定水准的表现,说到不足就是中频部分虽说也比较润泽但还缺少成熟女人那般抚媚,少了一些可以让男人销魂蚀骨的嗲气,在听童丽的唱片《对话》感觉较为明显,似乎童丽变得些许天真俏皮了一些。后将1-2级之间的耦合电容换上VQ的油浸,规格是0.1u/400v的,虽说有所改善,但其它全输。另外就是负反馈太浅了一些,输入灵敏度过高,直接cd机,电位器到11点就到达额定功率了。现在先听着,待煲上2星期等机器完全稳定了在进行细调。

二、动态调整(细调):

   通过一阶段的试听煲机,声音趋向基本稳定后进行动态调整。进行动态调整前先将各级工作点复测一遍,负反馈保留原来的状态,然后进行调整。
   1、将输出级kt88阴极电阻(16欧姆)上的压降调整到1.4v左右,此时该管的阴极电流88毫安,和手册上推荐的参数大致接近(标准接法推荐参数p-p双管值:Ua =400v,Ug2 =300v,Ia =166-190毫安,Ig2=7.5-39毫安,P=42W,失真=3%),此时试听,复刻金狮管低频声音的厚度有相当的增加,中频也圆润了许多,高频仍然保留原有特色。使用曙光复刻管GEKT88时也有相类似的变化,但声音对比复刻金狮管稍许有些蒙,透明度和解析度均不如复刻金狮,但低频表现两者难分高下,以价论声,曙光的复刻GEKT88个人以为是比较超值的,以不到复刻金狮一半的价格有此表现,性价比很高。
    2、推动级的12au7的工作点没有用太多功夫,只是在1.1k红袍中选了2只阻值下公差的(1.03k)换上,该级屏流在3.5-4.5毫安的声音变化不大,最后确定以4毫安为该级工作电流。同时将手上4个牌号的管子轮番上阵试听,以RCA的大圆环12au7表现最好。
    3、差分倒相级,这一级的调整花了许多的功夫,该级粗调时该级屏流从1-2.5毫安之间声音的变化趋向,该级电流需要适当大些为宜,无奈原来的结型场效应管的Id为6毫安以下的档位,恒流电流最大只能接近6毫安不到,于是将该管换了一个8毫安以上档(BL档)的,使恒流电流可以在1-8.5毫安之间调整,结合该级的降压电阻反复进行试验,最终确定为屏流3.2-3.3毫安,屏压100v时声音最为满意。复查飞利浦的6922特性图,该工作状态时的线性是比较理想的。同时换了数种同类管上机,以机主的飞利浦最佳,国产的6N11最差,但是国产的6N11将屏流调整为4毫安,屏压调整为75v是也有一定的表现,无奈噪声偏大。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只比较冷僻的管子6BK8进口管,原来一直不知道是什么用途的管子,查手册后有些参数与6dj8相近,管脚排列也相同,于是就无所谓地侥幸一试,不料声音仅次于飞利浦。比其他4-5个牌号的6dj8都要好。
    呵呵,闲话打住。至此整机的工作点已全部确定,开机经试听,工作点的变动,对声音的影响是很大的,通过调整工作点,对比初次调整时在中频的圆润度及低频的厚度上改善是不小的。在高频的透明度、低频的控制力上仍然能够保持初次粗调时较好的水准。#p#分页标题#e#
    4、检测整机推挽上下臂的对称。检测前先将示波器的2个通道进行自检校准,然后将2个通道的探头分别接在输出牛的p1和p2端,然后输入适当电平的1kHz正弦波信号,将示波器分别置于叠加和交替档,置于叠加档时,上下臂的波形要完整地重叠,置于交替档时,上下臂波形的幅值要一样,并且相位差为180度。这是本机的测试波形。

两臂重合波形.jpg 

波形交替.jpg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机推挽上下臂幅值的平衡度是理想的。

    5、调整负反馈、测试输出功率及估算阻尼系数:
    先断开负反馈电阻,测试一下该机的开环特性。在输出端子接上合适(本机使用8欧姆端子)的大功率电阻为负载,用示波器和毫伏表监测输入电平。将毫伏表置于10v档,输入1k正弦波信号,调整输入电表,使毫伏表指针对准0db刻度(此时输出大致8w左右),然后向高端调整输入频率,在一定的频率范围,毫伏表指针所对的刻度不应有较大的起伏,随调高频率至毫伏表指针刻度降低1db时记录频率显示,然后向低端调整频率,记录降低1db的频率数,然后再从低到高调整频率,除2端外中间频率的电平不应该出现峰和谷。本机-1db频宽为15Hz-19.6kHz,在频率平直段中间的峰谷绝对差不超过0.2db(指针表能够分辨的晃动)。测试完毕后输入10k方波观察输出波形,以下是本机的开环10k方波图形
开环10k方波.jpg 

    从开环频宽范围和10k方波的图形看,本机的开环特性是良好的,对于电路主体方面基本上没有什么需要处理的了。接下来就可以进行负反馈的调整了。
    将本机音量电位器调整到12点的位置,将毫伏表置于30v档,将以22k的电位器代替负反馈电阻接入,输入600毫伏电平的1k正弦波信号,调整负反馈电阻的阻值,到毫伏表指针到额定输出功率的位置示波器波形完整时为止,测量电位器阻值用同值固定电阻替换,本机为8.2k.注意:本机使用的音量电位器是线性的,对数型的不尽相同,实际调试时可以将自己使用的最大音量(以20w左右为宜)位置设定在12点的位置进行调整。本机将电位器置于3点的位置时输入电平为300毫伏,于是认定输入灵敏度为300毫伏,对于现代音源来说,稍许高了一些。降低负反馈电阻输入灵敏度可以下降,但对声音的细节有一定的损失。#p#分页标题#e#
54、输入灵敏度300毫伏.jpg 

     测量本机失真,由于本人没有测试失真的相关仪器,只能依靠示波器进行观察;一下分别是输出电平在20v、21v和22v的1k正弦波图形(分别对应50w、55w和60w)
20v输出1k正弦波.jpg 

21v输出1k正弦波波形.jpg

22v输出1k正弦波波形.jpg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20v输出时波形基本完整,在21v时波形出现的失真,到22v出现明显的削波。从波形失真的形态来看,上下比较对称,本机相对手册上输出42w,失真3%的水准还是能够达到的。
     用4欧姆大功率(2只8欧姆并联)接入8欧姆输出端,测量输出电平从20V下降到了14v,频率从20HZ-20kHz多点测量,情况一致。以此推算出本机阻尼系数为6左右,对于标准接法的多极管来说,是比较适当的。

    6、频率补偿调整:本机接入负反馈后,频率扩展很大,-1db频响低端由15Hz扩展到5Hz,高端由19.6扩展到82kHz,但10K方波的出现明显的过冲现象,需要在负反馈电阻上并接电容进行频率补偿:

   下图是未加补偿电容的10k方波(-1db频宽5Hz-82kHz)
闭环无电容补偿.jpg #p#分页标题#e#

   下图是加47p电容补偿的10K方波(-0.5db频宽5Hz-72.5kHz)
闭环47p电容补偿.jpg 

  下图是加100p电容补偿的10k方波(-0.5db频宽5-52kHz)
闭环100p电容补偿.jpg 

  下图是加200p电容补偿的10方波(-0.5db频宽5Hz-23.5kHz)
闭环200p电容补偿.jpg 

  从图片上看,随着补偿电容的加大,过冲现象也依次下降,同时频宽也梯次收窄。以补偿后的听音来看,个人最看好100p电容补偿的,但几位朋友中的多数以为200P比较好,感情丰富一些,于是保留了200p的电容补偿。此次补偿电容对材质有一定的要求,以云母电容比较好,瓷质圆片电容要差一些。

以下是补偿后频宽(-0.5db)的上限。
  
高频响应.jpg #p#分页标题#e#

   7、耦合电容校声
    耦合电容对声音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限于条件,倒相级到推动级之间耦合电容没有什么太好的选择,就用了斯碧黑寡妇0.1/500v电容作为耦合,推动级到输出级使用了3种电容进行了对比,第一种是图片上的大d绿胶木壳的0.22/400v薄膜电容,第二种是MIT的0.22/400v薄膜电容,第三种是GOOD ALL的咖啡色0.22/500v薄膜电容,大D首先上机,总体感觉较为平衡,但个性不是很大。MIT电容解析度不错,但火气比较大,中低频段不是很耐听,GOOD ALL的咖啡电容大部分与大D的表现类似,解析度不如MIT,但堂音丰富,低频部位的牛筋味很足,比较耐听,最终确定使用good all 咖啡电容。

    8、整机测试:
    残留噪音;将本机电位器放到最小位置,用毫伏表毫伏档在输出端子测量残留噪声电平,本机实测0.8毫伏,相对20v的输出,本机信噪比优于85db,
下图是残留噪声电平:
静态噪音0.jpg 

   整机方波测试:

100Hz方波
100hz方波.jpg 

1k方波
1kHz方波.jpg#p#分页标题#e# 

10k方波
10khz方波.jpg 

20k方波
20khz方波.jpg 

30k方波
30khz方波.jpg 

40k方波
40khz方波.jpg 

50k方波
50khz方波.jpg #p#分页标题#e#

从图形上来看,在30k以下方波测试的情况下,高频相移和瞬态失真都还不错,直到30k以上才有明显的劣化。实际做好后经过几位朋友试听,并对比某类似价位的厂机,反映均不错,个人感觉也还满意,前几天已经交付,就等待机主的批判了。
(全文完)

终于在出差前完成静态调整后开声了,由于准备充分,声音比预期的要好,从声音表现的情况来看,动态调整有一些步骤也可能只是走一下程序了。出差途中回旅馆上静态调整的图片,现在先上个工作中的图片自顶一下帖子,

111.jpg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7)
68%
踩一下
(8)
32%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