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闲。 发一贴,和大家探讨一下如何把输出牛线包绕得紧致,却又不塌包。 过程会有点长,因为不会每天都有空来直播绕牛。 个人绕牛也有些年头了,慢慢的就积累了一些经验。 其实绕牛并不复杂,但,耐心和细心却是必不可少的。 一对牛绕出来要响,很简单,拿个220V转12V的电源变压器就会响,但要能拥有超越一般的声音素质,在用材,设计,绕发,工艺等方面还是需要狠下一番功夫的。 我喜欢用开放式的骨架,这样做缺点很明显,要单独制作骨架,骨架还要做的很精确,只能用手工排线,一圈一圈的绕制,绕制的时候,很容易就塌包,有时候绕牛累了分神了,还可能一不小心把快绕好的线包弄坏等等。 但开放的骨架也有他的优点,比如,能更好的排紧线包,比如,能制作自己需要的叠厚,比如,能选用介电常数更理想的玻纤板才制作骨架,避免电容分布过大,比如可以用更薄更结实的材料制作骨架,更多的利用有限的窗口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那就一切从骨架开始吧。
先根据需要的铁芯尺寸,叠厚和舌宽等,用勾刀在玻纤板上划出制作骨架板材。
考虑到足够大的强度以及尽量多利用窗口空间,这次用的是厚度0.9毫米的玻纤板。裁剪好以后用小锉刀小心的把�
将打磨好的骨架用502粘接起来,形成骨架的初始模样。
两个骨架粘接好以后,拿尺子测量一下,尽量保证尺寸一致。
确定好尺寸一致后,用锉刀在将4个边角稍微打磨光滑以及带点弧度。这样在绕第一层的时候不会伤害漆包线。
这次根据需要和计算的结果,初级决定选用0.29漆包线,次级0.55。均为日本无氧铜。
进口的漆包线颜色确实很漂亮,而且裹漆很薄,同样线径的漆包线比国产的要细一点点。
可以开始绕了
等下还要去买菜准备晚饭,今天打算把初级的第一段绕玩。 关于塌包,我的经验是这样的: 绕第一层的时候,一定要紧致。 绕玩第一层,开始绕第二层的时候,第二层的第一圈,一定要很小心的落在第一层的最后两圈中间。力度不要太大,凭手感掌握,尽可能的紧,但不至于紧到把第一层的最后两圈挤开。 第二层的最后几圈手感和开始的几圈一个道理。 这样做有个结果: 第一是每多绕一层,就会比下面一层少一圈。呈金字塔式样递增上去。 或许你有疑问,这样下去不会越到后面,每一层的圈数会越来越少? 其实没有必要担心,因为一段,一半也就4~5层,少也就少那么几圈而已,比如我现在绕的这个牛,初级第一层142T,2层141T,三层140T,四层139T,5层138T。第一段一共700T。 初级分4段,第一和第四段各5层,第2和第三段各6层。预测累计可以绕3080T左右。这样能保证86的铁芯也能有很好的电感量。而线径用到0.29,又能保证初级直流电阻足够的小。估计初级直流电阻大概在200~210欧左右吧。 次级用0.55线,绕三段,每段两层串联,大约147~148T。预计次级直流电阻大概在0.65~0.7欧之间。
排线中。整齐漂亮,紧致。
继续排线
第一段快结束了
用一点纸胶带压边。纸胶带的好吃是介电常数小,又很薄。
看图,绕玩后纸胶带发过来沾一下。 沾紧了,线包不会脱包了
做好第一段的抽头。
绕好层间绝缘。我是用0.08的绝缘纸紧绕三层。
停止直播。裁层间绝缘纸的时候刀片刷的一下把大拇指割开一厘米多。
玩DIY 总是经常受伤 如果伤口在别处还无所谓 伤在大拇指的指肚,就无法排线了
次级第一段
次级第一段
次级第一段收尾
排线是个手工活
一倍速的绕线机··保证绕制效果的结果是速度很慢
初级第2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