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电子音响科技diy制作网站

haoDIY_音响电子电脑科技DIY小制作发明

当前位置: 主页 > 音响DIY > 耳放DIY >

搭棚竞赛之5687(6n3)电子管 OTL输出耳放耳机放大器

时间:2012-08-29 18:14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这款OTL耳放的原型来自于广州丽特的LS24。LS24恐怕是来源于HeadWize上AndreaCiuffoli的Top-LevelOTLTubeHeadphoneAmplifier中的5814(12AU7)版本。有了LS24PCB这个平台,我自然要把原作中的几个版本都试一遍。从声音来讲12AU7的版本最差,声音慢且解析力不
 
搭棚竞赛之5687(6n3)电子管 OTL输出耳放耳机放大器


这款OTL耳放的原型来自于广州丽特的LS24。LS24恐怕是来源于HeadWize 上Andrea Ciuffoli 的Top-Level OTL Tube Headphone Amplifier 中的5814(12AU7)版本。有了LS24 PCB这个平台,我自然要把原作中的几个版本都试一遍。从声音来讲12AU7的版本最差,声音慢且解析力不够强;3A5的版本声音倒是清澈见底,但是太清澈了,似乎也是一种失真,而且微音效应不好处理;6SN7一换上去,声音大气,高低端的延伸都很不错,而且失真很低。“就是它了!”,我甚至没有兴趣再试一试原作者另文讲述的5842版本,而是直接将5842留给我的2A3单端了。
大量的试听实际上是在LS24上做的,包括调整静态电流、换用不同的耦合电容调音以及试用不同的电源配置。原作将偏流设在4.7mA左右,实际调整的时候将电流设在5.7mA左右比较对我的口味。前级耦合电容试了好几种,从普通的聚丙烯,到Sprague的Orange Drop、“黑寡妇”、VQ,以及前苏联的K40Y9和特氟隆电容K72。最后感觉还是VQ最好,“黑寡妇”最差。K40Y9与VQ非常接近,但总还是有些“棱角”,音乐性不够好。特氟隆电容的高端无可比拟,但仍然输在音乐性上。输出耦合电容也试了几种,其中电解包括我专为LS24安装孔位买的CDE 380LQ 系列470uF/250V、ROE早期的橘黄色电解 (330uF/200V)、Elko(与ROE同是Made in West Germany)220uF/250V,还有一种体积巨大的220uF/450V的聚丙烯电容,号称分布电感在nH级,实测损耗和ESR都极小。最后是CDE全面胜出。VQ在输出高频耦合位置上的表现就没那么理想了,最后是由一对拆机的MIT Multicap担纲。
试验的时候用的电源是晶体二极管全波整流加C-L-C滤波。也曾用过胆整流(EZ81),总是觉得内部两只二极管不平衡的时候有交流声,不是很爽。我在邮购LS24的同时买了丽特的场效应管高压稳压板,可惜稳压二极管很早就在实验中击穿了。后来用充气稳压管改造了一下,接上一听,交流声踪影全无。有的网友觉得稳压电源的声音死板,可我还是不愿听被交流声调制的音乐。
其他元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选用了“发烧”品种:Elna Cerafine 的阴极旁路电容,Tung-sol 的JAN-JTL 5687WA 和6SN7WGTA, Noble的音量电位器,Dale和Ohmite的电阻等等。只有大八脚管座、RCA插座和带锁的耳机插座是国产的。
最终定稿的线路是LS24和Andrea Ciuffoli 6SN7版的综合产物。我保留了电压放大级单独的RC电源滤波,尽管使用稳压电源以后已经没那么重要。为防止5687灯丝和阴极击穿,将公用的灯丝电源中点抬高到110V左右。充气稳压管需要用电容旁路掉气体放电时产生的高频噪音,但电容又不能太大,否则会引起振荡。图中使用两只结型场效应管并联是为了提供充气稳压管足够的工作电流。略去输出隔离继电器确实是美中不足,只是要记得不要在插着耳机的时候开关电源。
实做时最费功夫的是木框。木框的原料是从店里买来做手工用的杨木条,四面已经刨好,宽2吋半,厚3/4吋。下料时将木条锯成合适的长度和45˚角端面,然后上木工铣床将每块材料的一个长边(外上边)铣成圆角,内上、下两边各铣出台阶以便将来安装面板和底板。最后在铣床上修整锯出来的45˚角。在粘合之前,我先把木条的外表面用100号和150号砂纸各打过一遍,以便上漆。粘合之后就开始了漫长的上色和上漆过程。杨木属于软木,上色之前要先刷一遍底油以增加木色的附着力,然后上两遍木色。我用的是油性的金色核桃木颜料。木色干了以后不可用砂纸打磨。然后是上透明聚氨酯漆,一共上了三遍,每遍干了以后要用220号砂纸磨光,但是又不能磨得太深,以防伤到底层的木色。最后用聚氨酯喷漆将不太理想的地方补一遍。我用的是半光面的聚氨酯漆,和铝合金的面板配合起来效果还可以。这里的教训是油性的木色和聚氨酯漆不仅干得慢,而且气味比较厉害。下次一定要改用水性木色和聚丙烯酸涂料。
我很不幸地选用了1/8吋(3.12mm)厚的6016-T6铝板,恐怕是便于机械加工的最硬的铝材之一了。钻孔还好说,用开孔器开大孔的时候就比较费劲。总算把各位大员都安排停当,打错的孔也想办法遮住。看着准备好的零件心理痒痒,实在等不及作拉丝处理,就直接开装了。
在确定瓷接线排安装位置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搭棚草图。放大部分和电源部分的搭棚方案是分别设计的。总的设计原则是最短路径,在主电源滤波电容附近星型单点接地。大型电解电容采用3M的工业级透明厚双面胶直接粘在面板背面,其他元件利用管座焊片和瓷接线排连接。机内连线全部使用特氟隆镀银线,信号输入输出使用屏蔽线。灯丝和交流电源线采用双绞线。初步完成后试听效果还不错,可是面板温升比较厉害。阴极输出级的阴极电阻发热量不小(每只功耗约5.8W)。在面板上为它开的三个散热孔看来不够用。稳压电源的调整管功耗也不小(约3.5W),原来设计为利用面板作为散热器,结果更助长了面板的温升。于是我不得不将阴极电阻和电源调整管都拿到面板上面来。在面板上开孔,用耐高温的环氧树脂固定四只瓷管,让阴极电阻的引线通过瓷管接入面板下面的瓷接线排。电源调整管加散热片后架空固定在面板上方。面板的温升总算得到了控制。
整机收拾停当以后带到公司去用Audio Precision 的System Two Cascade测了几次。与原作相比,小信号时的失真出乎意料的好,可能是由于电压放大级工作点以及整机电源电压的不同,大信号时失真略大。令人烦恼的是120μV的静态噪音电压。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60Hz的干扰(-80dBV)。通过改线和调整,发现罪魁祸首既不是变压器带来的噪音,也不是电源滤波不良,而是交流灯丝产生的干扰。灯丝改为直流供电后,60Hz成分降到-110dBV。灯丝干扰与电压放大管的质量关系密切。一只普通的RCA 6SN7GT比工业级的6SN7WGT干扰大得多。噪音电压的另一部分来自于电源。看来在这台耳放上,充气稳压管总有一天还是要被半导体稳压管取代。
另外一个有趣的事实是不同的5687失真也不同,但换管子的影响没有负载阻抗变化产生的影响大。经测试,该电路在负载阻抗550欧左右时失真最低。1kHz 1mW时的失真可以低于0.01%以下。看来下一步可以找两支UTC的A20或A22,使我的HD600获得更好的阻抗匹配,同时解决开关机时的电容充放电冲击问题。但本机也就不再是题目所言的“OTL耳放”了——发烧友的作品不就是这样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吗?


搭棚竞赛之5687(6n3)电子管 OTL输出耳放耳机放大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