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一个月。 这两天结构终于基本成型了: 外观,宽度减到75CM,高度就是122CM ![]() 两块斜撑板还在胶粘中: ![]() 这个位置是用来放置分频器元件的,已经钻了一些洞,可以用尼龙扎带来固定元件。 ![]() 忙碌了一整天,终于基本完成了。 明天再上一个RLC对3000HZ的小峰进行下阻尼,调整摆位,器材搭配,慢慢玩了~ ![]() 分频器:还差一个RLC电路~有钱了再换补品电容,呵呵~ ![]() 乱七八糟的房间也基本腾出来了. ![]() 空间其实不大,22平方米左右~ 今天折腾下摆位,感觉确实诸多牵制,不如小喇叭好摆。 究其原因,主要是指向性比较强,灵敏度又比较高~指向性强造成喇叭的内倾角度几乎是必须固定的,这样第一反射点的干扰就比较严重,以往可以通过调整内倾角度来避开第一反射点的干扰的方法现在不好使了,只好在第一反射点附近找些垫子,枕头之类的先对付一下~ ![]() 箱子灵敏度高也要造成一些麻烦~ 首先是噪声问题,我的前级不太稳定,有时候有吱吱的杂音,考虑有时间搞一搞。 再者灵敏度高造成前级的音量电位器的开度很小,在小开度的时候左右声道的一致性的差异经常造成人声定位的小偏移。因此要考虑用无源前级或者缓冲器了,或者做个PASS F5之类的低增益的后级 今天有位网友应邀过来让我试试最近比较热门的B22放大器。 功放不错,可惜我的障板表现不好。主要原因是因为空间调整不够。我的听音室是刚刚整理出来的,今天又为了走动方便,地面上根本没有处理,原来对小箱子影响不大的地面反射问题在障板上影响就很大了。这个问题是在网友走后我自己折腾时发现的。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这对障板内倾角度的限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障板的面积将近0.9个平方米,这样障板和聆听位置之问的地面反射很严重地加强了! 后来的解决方法很简单,地面上铺上些纺织品垫子就好多了。 看来下步可以考虑给障板的表面也做些吸音处理以减少大面积的反射。 顺便说说,2.5W的2A3单端也可以让这对高灵敏度的障板很愉快的工作了。. 昨天手机回帖,太麻烦。今天补图~ 减少地面反射以后的的听感主要表现在乐器和人声的结像收缩,大声压下声音变得收敛,精致,“具体而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