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电子音响科技diy制作网站

haoDIY_音响电子电脑科技DIY小制作发明

当前位置: 主页 > 音响DIY > 胆机DIY > 前级DIY >

大名鼎鼎的Convergent(cat) SL1 Signature 电子管胆前级

时间:2012-08-31 12:45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12AX7为SLl配12AX7,倒没有前述12AU7的那么麻烦,大家可随意用阁下心爱的靓X7在SLl身上了。笔者手头上一堆12AX7都能在SLl身上发挥正常,但要数特别印象深刻,倒是一对在三月左右购买的RaytheonCK5751,这款呤黑屏、

前言
    一家音响厂家,如果只生产一款产品,则能生存多久,实在让人疑问。事实上,这类情形大多以失败收场,而少数例外者,则必定是该产品有过人质素,能在市场中不断有捧场客支持,例如一、二十年前的英国Linn厂,在创业期的头数年内,就只有一款LF—12带动LP转盘独力支撑,待公司走上轨道之后,才有喇叭等其它产品面世;此外又如英国的Matisse,创业的头数年也只有Reference一款前级,直至二年多前才有多一款Fantasy前级面世;另一个同类例子,就是美国的Convergent,公司创立的头六年,只生产一款SL—l前级,直至1994年,才有一款后级面世,可惜售价异常高昂,未能在市场上造成气候。事实上,要生产一件历久不衰的high—end产品已非易事,再要生产多一件有同等声誉的产品,更是谈何容易。
   笔者自半年前购入Jadis的JPL后,一直与“自摩”的那部MFA Magus—B交替使用,也渐渐明白两部前级的取向及其不足之处,JPL那华美的音色,是任你把Magus—B怎样“摩”也搞不出来的,不过,大“摩”后的Magus—B,却又在清晰度和分析力方面,把JPL抛离老远。也许因为笔者属天秤座关系,比较喜欢中庸之道,故总希望在音色与分析力方面能取得一个平衡。结果决定把在二手市场上有一定叫价能力的JPL沽掉,改买另一部平均分较高的前级,在左挑右选,兼要考虑价格的情况下,买了在价格方面和JPL相近的Convergent SL—l Signature前级,在接近三个月的聆听后,发现没有选错,SL—l Signature确是在音色、动态、分析力和音场还原力各方面,都有相当好的表现,在平均分上远胜笔者之前用过的多款前级。由于它已算是成名机种,历来评论其音效的文章也不少,故本文的重点,放在其制作和设计上的得失,使用上的一些细节及其配胆问题方面。

  
   
  (一)制作和设计上的优点

       线路板稳固 今时今日买high—end音响,发烧友虽然大都心仪传统的搭棚制作,但他们却都迫于向现实低头,因为大部分制品都用了印制线路板。笔者并非顽固的守旧派,但知道要用线路板而又不愿在质素上有所妥协,却非易事,今年初拜读群颖兄转述Audio Prism设计师Vector Tiscareno解释如何可以使线路板制作尽善尽美一文,可谓印象深刻,其中Vector提到要注意线路板的强度和厚度,可谓正中不少厂机的要害,例如笔者以前在评JPL时,就提到它的线路板不够坚固,再加上把会发生振荡的变压器装在放大电路的线路板上,肯定是该机清晰度不足的一个原因。事实上真空管相当灵敏,甚至是敏感,其或多或少的话筒效应,随时会影响重播的清晰度,故此真空管机所用的线路板,尤其需要高稳定度。而Convergent SL—l Signature在这方面,可谓周到之至,它那块和主机壳深阔度一样的线路板,共用了十六颗螺丝去固定,令那些只用六颗至八颗螺丝来固定线路板的其它机种汗颜不已,此外,它那线路板虽非用Teflon一类昂贵物料所制,但它厚度十足,且异常坚硬,笔者曾以手指用力按其中间地带,照常理那里应是整块线路板的弱点,但笔者的感觉就像是按在一块坚硬的铁板上一样,吓得笔者立即弄开机底盖板,看清楚线路板中央的底部,换言之,SL—l Signature所用的线路板,就像是金属一般坚硬,再加上有十六颗螺丝收稳它,便自然为清晰重播提供一个理想的基础。

   机壳扎实、软硬兼施 SL—lSignature机壳扎实,已是出了名的,它的主机重四十余磅,其中单是面盖已重七磅,底盖则更重,达八磅半,因为当中还加有一条约lcm宽,20cm长的金属条,如此重量级的机壳制作(全用钢造),简直匪夷所思,市面上莫说是其它前级,就是万元以下的后级,也难找到同级数的机壳制作,这样重的机身,搬起来随时会扭伤手脚,究竟有何好处?那自然就是为了在大音量重播下的稳定度,使它在强音的冲击下,仍然稳如泰山,而机内的各只真空管,自然减少受不必要的振荡影响,从而增进重播的清晰度。这个机壳不单是重,且也加有特别的防RFI涂膜,以减少受外来的电波干扰,笔者起初也没有留意它在这方面的特长,但在安置它时,由于受到那短小的分体电源连接线限制,结果放它在一个相当不利位置,就是在机柜中最接近电视机的一格内,那一格一向并非常用,尤其敏感的前级更是不宜,从前的Magus—B(尤其“摩”了之后)和JPL都曾受到电视机的影响(指开了电视时),而诱发出一定的哼声,使笔者在欣赏影碟时相当不便,故此前级绝少放在那一格内,但SL—l Signature放在同一格内,就是开着了电视机,也是半点干扰也听不出,虽然知道这不会纯靠一层防RFI涂膜便可做到,但相信该涂膜也功不可没。除了主机机壳制作落重本之外,那分体电源的外壳也同样厚重,但它不单止一味靠重,还有用“软功”,厂方分别在那颇巨型的变压器的四个脚位和在分体供电器的底部,用上了吸震力强,消声率高的viscoelastic胶脚,即是类似在运动鞋底垫中常用的Sorbothane的类似物质,而主机壳底也有四只用类似物质造,但颜色不同的胶脚。原厂奉上这类贵价胶脚的机种也不算太罕见,但把它用在变压器的脚座上,却是极为少有,虽然本港发烧友大多不喜欢任何类型的胶脚,而喜欢金属脚或木脚,但Convergent在这方面所花的心思和成本(这点viscoelasti胶脚的成本较普通胶脚高出十倍以上),还是值得我们欣赏的。
 
   
    此外,全机的内壁,包括分体供电器的内壁,都贴上一大块约二分厚的蓝色硬身纤维damper,这种damper虽与那viscoelastic的软身damper明显不同,但作用同样为减少机壳所受的不同程度机械性谐振(mechanicalresonances),两者一刚一柔,可谓相辅相成。Convergent的SL—l由ReferenceII改良为Signature型号时,当中的多项改革,就以这花在机壳上的多种功夫最为显眼,如果我们想自制一个类似份量的机壳,起码要花数千元,而这Signature型号却没有因此而大幅加过价,这显示了厂方的发烧精神和没有谋取暴利的野心。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线路自成一格 不少人说胆机的线路来来去去也是那几款,笔者并非此中专家,对这话不敢下断言,但无可否认,许多所谓新款或新设计胆机,原来只是把一些旧日的经典机种线路拿来略略修改,再在电源供应方面加强一下,然后用些新款零件,便打正旗号说全新胆机设计已经面世,类似情形实屡见不鲜,令人慨叹全新创作的胆机实在少之又少,Matisse的Reference可谓罕有而又成功的例子,而SL—1Signature的前身SL—l也是另一个成功的创作例子,故此它的音色绝对不会有其它机种的影子,而其成功与否,更可反映出设计师的功力。KenSteven在1988年推出这部胆前级(连唱头放大线路)时,被反对者指为与时代背道而驰,Matisse Reference如此靓声,也只是用四只胆,而Audio Research也在当时开始,锐意减少其各机种的用胆量,然而Convergent却在唱头放大线路的输入端用一对6DJ8,再经一对12AX7放大,最后经另一只6DJ8输出,line—amp部分的输入端用一对12AU7,再经一对12AX7,输出端用一只6D了8,这个5胆phono加5胆line—amp的十胆格局,在八十年代后期可谓骇人听闻。但这六、七年来,SL—1的声誉历久不衰,证明这多胆设计绝非哗众取宠的噱头,而是实力派的设计经得起时间考验,Ken Steven在一部机中,用上三款旧三极管,巧妙地利用不同真空管的特性,结合出一款无论在分析力、动态、音色各方面都有优异表现的机种,且它用胆虽多,但听过的朋友都知道,,它绝非一部胆味浓郁,或声音特别甜美的机种,相反它的表现异常中性,可见Ken Steven这别树一帜的多胆设计,正是匠心独运的心血结晶,与一般沿袭旧设计的改良机种,或一味用胆多多以求增加美感或所谓音乐感的设计不可同日而语。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关机时也有哑音(muting)功能 这个在关机时也有哑音功能的设计,可说是极为罕见,一般厂家,都只是将哑音功能设在开机时,以免开机时的电流脉冲或灯胆未稳定而引发出的噪音,会危害后级或喇叭。当然,如果我们有先开前级,后开后级的好习惯的话,则这哑音的功能便不大有作用,但如果我们用的后级并无relay设计,每次关机都要等十、二十秒,待电容放完电后,才能(安全地)关前级的话,岂非麻烦之极。此外,若阁下有用有源超低音,而那推超低音的后级开关钮又设在超低音声箱上的话,阁下随时会忘记关掉它,而在只关了主后级的情况下,便去关掉前级,那时阁下的超低音唯有闷“哼”一大声,令你心惊胆跳。Convergent SL—l Signature的这个关机哑音电路,实为用家省却不少麻烦,且也提高了使用上的安全性,绝对值得其它厂家学习。 


   
        慢煲灯丝 这种设计可令灯胆寿命增长,尤其如果用家买了些贵价胆用时,便更觉这个设计可爱。市面上有不少其它厂家,采用另一流行设计,就是设一个钮可以让灯丝长煲,然后另有一个钮在使用时才打去b+供电,目的是让那胆机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状态,为用家提供十足的重播效果,本是一个发烧意味浓厚的设计,不过我们一般发烧友每天都只能有机会欣赏两至三小时音乐(已算幸运),而灯丝却二十四小时点燃着,未免有点浪费,且灯胆寿命也或多或少(幸好不太大)受影响,故笔者较为喜欢Convergent的慢煲灯丝设计,即使每次开机,要等一分五十秒才有音乐听也是值得。  
  隔离变压器 SL—l Signature所用的变压器正是隔离“牛”,这设计在目前仍未流行,故此不少正视电源污染的朋友,总要自备一些“用靓电”必备的独立隔离“牛”、滤波器、滤波接线板等,可惜这类附件也或多或少带有自己的音色,使我们感到有点无所适从。其实如果各大音响厂家都能正视这个问题,好像PSAudio在他们的200A后级,或这部SL—lSignature般,用上隔离变压器的话,则发烧友便大可减少一个伤脑筋的问题。一来可以替我们省回一大笔金钱,且也无需担心因用上外置电源洁净器材而带来的音染问题,希望其它厂家在这方面急起直追。
    

     
装有避震胶脚的隔离“牛”  
       
    热身速度快 SL—1 Signature在这方面绝对是高效率表现,它在每次开机后,只需十至十五分钟,便可进入最高状态,较笔者先前所用的JPL的热身时间快了一倍以上,笔者相当欣赏这类快速热身的制作,因为可以争取到更多欣赏高质音响重播的时间。这高效率大概与SL—1 Signature并没有用上大水塘式供电有关,因为一般来说,水塘阵容越大,则其所需热身时间便越长。此外,胆前级的热身时间本来就较晶体管前级快,但快如SL—1 Signature者,却不多见。 
  工作温度低  SL—l Signature用胆虽多,但它所散发的热力却异常地低,Jadis JPL的工作温度是出名的低,SL—l在这方面绝对不让JPL专美。事实上,SL—1在工作时,散发最高温度的并非主机,而是分体供电器内那几粒稳压用的IC,故此就主机的摆放和找空间散热方面,绝不构成任何问题,至少不会像Magus—B的line—amp用那支6DJ8,因发散高温而需要在摆放时特别留意。此外,工作温度低对一些零件,如电阻的准确工作寿命也有一定的延长作用,而并非纯粹方便摆位那般简单。 #p#分页标题#e#
     
  (二)制作和设计上的缺点

Line—amp型号浪费了大量零件
  笔者购入的SL—1 Signature是净1ine—amp型号,比连phono部分的fullfeature型号便宜了九千多元(指新机价钱)。但一把机盖打开,即便赫然唱头放大部分的零件也一应俱全,只是少了五只灯胆而已,这堆零件包括了十四只大小数值的Convergent自制高质薄膜电容,还有一些电解电容和数十只Resista优质金属膜电阻,这堆零件粗略估计约值二干元以上,还未计那五个陶瓷胆座及焊接人工呢!放这堆零件在line—amp型号中,实在不知有何作用,起初还以为预备了给用户日后up grade之用,但代理方面却表示该机不能up grade为full feature型号,且还表示用家不要自己尝试接上,否则后果恕不负责。心想厂方实无道理浪费一大堆优质零件,且又没有up grade服务,真是奇怪之极,如果能在出厂时不焊接这堆电子零件,那么这line—amp型号岂不是可再便宜多二至三干元,那么既可节省用家开支,也可节省零件的浪费,正是一举两得,不知厂方可否慎重考虑。笔者眼看这堆没有用的零件(但其实消费者是有付款购买这些没有用的东西),觉得好奇,便找了五只普通胆,包括三只6922,两只12AX7,插到那五个原先供phono放大用的“弃置”胆座上,开机一看,发现除了最后一只输出端的6922的灯丝没有点着外,其余四只胆都大放光明,证明供电正常,若能将那只6922的供电系统重新接上,相信这phono部分便能正常工作,而只需接回信号输入和输出端的接线便可,故此要把它up grade,并非没有可能,笔者就此曾经询问过徐伟强师傅,他也说绝对可行。这个疑团解开后,笔者也感释然,至少这堆零件也不一定要注定白费,但笔者目前暂时无意进行这项焊接工程,一来因为笔者并非每天都听LP,不忍用多五只胆来“陪听”CD,二来是手头上有部Magus—B,可用其制作和设计优异的phono放大部分当作独立的分体唱头放大器用(只需作些微小的改装便可),三来考虑到要在SL—1 Signature那不太壮观的power supply上加多五只胆的负担,虽然它绝对负荷得来,但会否有trade—off尚是未知之数,就好像数年前当Mark Levinson推出那专为配No.26前级的分体phonoamp时,声称只需接上供No.26用的分体供电便可,但后来众多发烧友却指出,要那分体phonoamp出靓声,必须单独给它一部分体供电器才行,这个经验使笔者暂时不打算替SL—1 Signature接回其唱头放大部分,但却不否定其可行性。 
   
    



电源供应属有限制作 不少发烧友都相信这一部超级前级,必须具备一份重量级电源供应(古董级前级例外),往日的Audio Research SP11如是,今日的Jadis JP80MC和MFA MC Reference也如是。反观SL—1 Signature虽然广告上写着重量级分体电源,但那真是如假包换的“重量”级分体供电,因为它真的很重,12英寸×4英寸×6英寸的小小机箱,竟然重十多磅,但也许成本都落到了厚重的钢壳和那独有的隔离“牛”身上去了吧,故此它的电源供应阵容只算一般吧,除了那四重cascaded电源供应尚算精密外,那负责灯丝稳压的只是用上大路货LM317T集积电路而已,且这些IC所用的散热器也只是数元一只的鸭寮街货色;要找大水塘电容阵吗?请恕没有,我们只能找到一只470μF 400V耐压值的电解电容,且它并非美国厂家常用的Mallory、Sprague或Dubilier等名厂货,也非自制的精品,只是用一种叫iC厂的出品,从制作看来可大概知道它仅属一般大路货色而已,比起JPL用的近十筒Jadis特制的220μF 400V耐压的水塘阵,自是明显不如。看来Convergent厂方重视薄膜电容的质素,却在电解电容方面没有落重本呢!笔者并非一味贪多贪名牌,但无可否认这SL—1 Signature的分体供电在选料方面是较为失色,且设计也略嫌不够精密。
 

     
    音量电位器不实用 SL—1的音量电位器一向受人指责,可惜厂方在多次改良中,都没有针对这个问题作出改良。SL—l的音量电位器为二十二档串连电阻式,电阻为Resista的四分之一瓦金属膜电阻,电位器身为Electroswitch厂出品,也即Sonic Frontiers顶班前级SFL—1.所用的同款音量电位器,虽然知名度不及瑞士Elma,但也是高档货。上述的选料可谓绝无问题,它的问题在于每档的分隔太大,有刊物称它每档相差3dB,相信这只是相对性的,笔者曾用过不同后级去配SL—1Signature,发觉后级灵敏度若在1.2V或以上者,则SL—1 Signature的音量电位器便不会为阁下带来太大问题,故此大多数晶体管后级都会适合配衬SL—1 Signature,但如果阁下的后级灵敏度在IV或以下者,则这SL—1的音量电位器便会令阁下在使用时不能得心应手,故此大部分胆机配SL—l时都会出现调校音量的麻烦,笔者常用的Audio lnnovations Series 1000MK直,灵敏度为0.5V,便为笔者造成了极大的麻烦,笔者用的Spica TC50喇叭,灵敏度为84dB/W/M,已不算高灵敏度喇叭,但用SL—1 Signature的音量电位器来调校,在笔者那三百平方英尺左右的聆听间听音乐,也只有在三至四档间调节,第五档已是听大爆棚音量,而第六档至第二十二档,笔者根本无机会用得着,你说这样是否限制太大呢!各位若不想更改SL—l的音量电位器,而又能够得心应手地调出所需音量者,便要留意后级和喇叭的灵敏度了,最好就是两者的灵敏度较低,那么你便不会觉得SL—l的音量电位器有什么问题了。但如果不是的话,又能怎样,难道要换后级换喇叭吗?这又不必,笔者就决定了改装它的音量电位器,这当中又有两个选择,一是用原来的Electroswitch电位器,换上数值接近而又合用的电阻(该音量电位器的阻抗总值为47kfl),不过香港买不到散装的Resista电阻,唯有买其它牌子的电阻了,A—B和RMA以及Holco等,都是好选择;第二个修改的选择是造一对分流式音量电位器,去取代原机的音量电位器和平衡电位器,笔者就选了这个较为花费的方式,理由很简单,因为分流式音量电位器必定较串连式音量电位器好声,既然要改,为何不选择较靓声
   
  的一款改法呢,而且原来的音量电位器不曾经过任何手术,日后若要还原时也方便一些。选分流式音量电位器时,必须要注意SL—1内可用的空间,因为有一只12AU7是颇为接近音量电位器位置的,故此本港发烧友爱用的瑞士Elma电位器便不合用,在没有太多其它选择下,笔者选了日本KK厂出品的音量电位器一对,起初是用RMA电阻的,因数值较易配齐,但后来买齐了笔者常用的头十二档数值,便用A—B取代了RMA,其中的优点笔者以前也曾说过,且也有不少发烧同好引证,便不再在这里论述两者的优劣了。关于这对分流音量电位器的阻抗,由于它们取代了原有的音量电位器(47kfl)和平衡电位器(17kfl),故应该是64kD,,但为求配电阻时较方便,便选了68Kn作为这对新造音量电位器的阻抗值。每级的阻值方面,因为要配合那部灵敏度过高的Audiolnnovations  Series  1000  MKⅢ,笔者把每档的阻值(特别是起首十档)都配得很细密,但各位读者的组合不同,未必有需要参考笔者所用的数值,各位若有需要,大可订造一只数值适合一般组合用的分流音量电位器,换了数值合用的分流音量电位器后,笔者现在已能随心所欲的调校音量大小,且用了分流电位器后,分析力和音场表现方面,较原机更高出一级以上呢! 
     




     
  分体供电器的导线问题 首先,这条粗如水管的DC电源线,竟然不设接插,若硬要把分体电源器和主机连在一起,则DC电流较易受内阻影响,故导线愈短愈好,且愈少接插愈好,这份“连体”的分体供电器在摆放SL—l时感到相当麻烦,因为发烧友的家居往往并非像音响陈列室的格局,可以将器材摊开来摆的,故此那条“连体”导线,实有必要修改。此外,这条极粗的连体DC电源线,实在太粗了,而在分体供电器机壳上的电线固定夹也夹不稳它,只,要打开供电器机盖一看,不难发现这条粗线往往倾向,甚至压着其中一块供灯丝稳压的LM317T的散热器,而这散热器的支点就是那LM317T的三个焊点,我们可想想,若这条粗线常常压向那散热器材,而那稳压工C的三个焊点便成为受力位,长久下去,会发生什么事,实在不敢想像。就这两点,希望厂方日后都能作出改善,幸好第二个问题较易解决,笔者用两把铗,一把箝稳那块廉价散热器,另一把则扭斜了它接近电源线那边的两块散热片,使到那条DC电源线不论怎样也压不到那个散热器上,便算大功告成。至于前一个问题,本也可以自行解决,无奈那DC电源线太粗,选择接插不太方便,且分体供电器那供电线用的开孔位,也不一定适合接插座用,Convergent这机壳又那么厚和硬,要再开一孔既不容易,也不美观,故暂时再忍忍吧。
   

      
    
(三)配胆的问题
  
   
       12AU7  Convergent前级在配胆方面,是最令人伤脑筋的,就是一对12AU7,阁下莫以为有靓声的12AU7,便可放在SL—l身上使用,因为它们随时会发出像沸水,甚至是像调FM广播调不准时一样的噪音,又或引发大量的话筒效应噪音,令用户不胜其烦,任你用尽不同设计的胆套、胆罩,也丝毫没有改善。笔者没有量度过SL—1对这对12AU7所用的高压值和其工作时的电流量,但知道总是这两方面的因素,使笔者手上十多款12AU7大多都不能用在SL—l身上,当中包括大盾Mullard长屏12AU7,大盾Mullard大圈M8136,吹喇叭Amperex 12AU7,Hytr.on 7730,RT的ECC82等,而只有三款德国胆,包括RFT、西门子和Telefunken的ECC82都可以用得着,只是它们都会发出略高的噪音,尤其好像笔者在用灵敏度特高的后级时,便愈显出这个问题。跟机来的原装胆,印着National,但看清楚就知道是东德RFT厂的七十年代后期制品,由于经过挑选,噪音和咪高峰效应两方面都可过关,但音质便不敢恭维。就算再向代理购买后备胆,都是同样的RFT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货式。一天就此问题与Audiotronics的小师傅阿权商量,多谢他提议笔者用英国Brimar出品的13D3,即英军编号CV2212的一款12AU7代用胆。这款灯胆虽然在港不太流行,但在英国仍有供应,且价格是中等,它有一个特点,就是一对大黑屏,由最早期的方框除气剂环款,到相当近期(七十年代)的小圆形除气剂环款,都是用大黑屏,且只由英国Brimar生产,正是只此一家,别无它店,其情形就好像正牌的A2900一样,只有GEC生产,也全部都是大黑屏,不过13D3的售价暂时仍远低于A2900。这款13D3不但相当“难得”,插在SL—l机内,开机后噪音较跟机已挑选过的东德RFT胆要更低,且全无话筒效应,且它的动态宏大将那原装跟机胆远远抛离,且它的中高频谐波也远比那RFT丰满,听人声、小提琴,以至钢琴,都有更高的质感和更强的生命力,使笔者完全不再需要那对挑选过的RFT。唯一可以批评的,就是这款1,3D3胆的音色略为刚猛了一点,不是所有发烧友都喜欢,但用Convergent的朋友,便不可不试了,因为它赋予了Convergent无比的生命力和自然的音乐感,若阁下一直都觉得Convergent声底为Hi—Fi化,需要听听它配上13D3之后的效果了。差点忘了,就是这13D3常见者多为哑黑屏,但也偶有“吟”黑屏的,笔者两款都买了,期数也相差不远,在反复比较下,意外地发现“呤”黑屏的一款声底较为醇和,力度没有那么猛,于是笔者便用了“呤”黑屏的13D3作为SL—1 Signature的12AU7代用胆。这款胆不算流行,但偶有来货,各位可留意了。 #p#分页标题#e#
   
  12AX7  为SL—l配12AX7,倒没有前述12AU7的那么麻烦,大家可随意用阁下心爱的靓X7在SL—l身上了。笔者手头上一堆12AX7都能在SL—l身上发挥正常,但要数特别印象深刻,倒是一对在三月左右购买的RaytheonCK5751,这款“呤”黑屏、双云母片、双钢骨,印着黄色Raytheon商标的5751,从其方形的除气剂框可知的产期约在五十至五十年代末。它的结构虽然和以前与大家谈及的GE 5751WA一样,但音色、分析力和动态都有所不同,论分析力,Raytheon“略”为不及GE,但已经有第一流水准,因为分析力正是那GE名胆的强项(查实GE真的很少名胆,除了211和这5751WA外,暂时想不到有其它例子)。但论到音色,Raytheon就不会像GE那么清淡了,它给人自然流畅的感觉,声底厚润而不会有模糊的感觉,人声中气十足是这支胆的无敌优点,它清晰有力之余全不带任何沙石;动态方面,它也有别于一般5751,与顶级的ECC83比也不遑多让,它力度雄浑,绝非刚猛一类,听管弦乐在大动态来临时,全无压迫感,而有一种举重若轻、挥洒自如的气度,配合SL—1 Signature,音色不浓不淡,气度从容,实在异常合拍。其余名胆中,Telefunken、旧装SiemensECC83、Mullard长屏ECC83等,在SL—l身上也能表现出应有的光芒,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其它如吹喇叭Amperex 12AX7和GE575lWA则略为不夹Convergent那带清淡的声底,声底浓郁的RT 12AX7S或Brimar旧装CV492也略为令Convergent失却那中性透明的优点。当然这只是笔者就着家中组合听出来的效果,大家可以当作参考。
Tesla ECC803S差点忘了一款近月在市面异常流行的捷克TeslaECC803S,究竟质素又如何呢?这款据说是在Telefunken关闭了ECC803S的生产线后,Tesla厂方连工模和技术都购下来所生产的新一代ECC803S,由于结构上Tesla和Telefunken的ECC803S并无显著分别,所以给胆迷带来了不少梦想,也方便了商号的推销,尤其近三、四个月来,大批有原厂红、黑盒包装的Tesla ECC803S推出应市,部份商号更标价五、六百元一只,十足上价胆的价钱,笔者也趁热闹买了两只回来试试,价格则算相宜,只是二百多元一只。开声后发觉它真的只是值这个价钱,它的最大优点是声底甜美滑溜,是所谓典型的胆味十足,用它来播人声独唱或小型室乐等,算是不错,但用它来播大堆头管弦乐,便会显示出其最大弱点,就是低频分析力弱和动态不足。若阁下一心想着享受优美音色的话,则买它便错不到那里去,但如果阁下以为买它就可以得到接近Telefunken水平的ECC803S音质,便会大失所望了。此外,这批Tesla胆樽上虽印明Special Quality字样,但质素却异常参差,购买时最好用试胆机试试,虽然试胆机只能作静态测试,结果不一定有意义,但总胜过没有测试,因为这批Tesla有不少是两只三极管的读数严重失平衡,所以还是参考一下试胆机的读数才好购买。 
   
     ECC88  为SL—1配只ECC88,可说自由度极大,因为不会像为它配12AU7时那么麻烦。我们大可沿用跟机来那在本港以至欧美都相当风行的俄国Sovtek 6922,在分析力和动态两方面,都能令人信服,但如果想SL—l能多一点柔情,或想要求有更细致的音色和更丰满泛音的话(SL—1 Signature本身的泛音已算丰满),便需要试用更高质素或表现更全面的ECC88。笔者有接近三十款不同产地的ECC88试了多款后,觉得在今时今日仍然容易买到的ECC88中,仍以匈牙利Tungsram“黄字”丝印的6922、荷兰MullardECC88、英国Mullard大盾ECC88和德国Telefunken ECC88都能在音色、分析力、动态和音场各方面取得较高的平均分,其中Tungsram的表现又最全面,也最少“胆咪”、荷兰Mullard则在音色和分析力方面较为惹人好感,英国Mullard胆味较浓,音色特别悦耳,动态强兼且具有过人的生动感,Telefunken则在分析力和音场表达能力方面略为占先。虽然这四只胆都各有特色,但都是SL—1Signature的好拍挡。此外,阁下若想找只美制ECC88去配SL—l的话,则Amperex 6922也是个上选,它用在SL—l的表现,也很接近上述四只ECC88的表现,而只是在动态方面略为失色和高频略带多一丁点沙石而已。执笔之际,正在试听着四、五只质素超群的贵价ECC88,看看它们用在SL—1 Signature身上的表现,但由于时间不足,这篇ECC88王者之战的报告,唯有留待下回分解了。  
  
   
  结语 
      Convergent SL—1 Signature作为一部顶级high—end前级,虽仍有少许不足之处有待改良,但其音效表现已绝对令人满意。在未购买它之前,还怕它是一部较为Hi—Fi化的前级,但经过三个月来的详细聆听,再加上为它配到合拍的灯胆后,发现它绝非想像中那么乏味,事实上,它不但高低两极伸延力强,中音同样有高质素,它播出的音乐质感强、泛音丰满,但分析力和动态都有高级晶体管机的质素,它的音场也异常精准和稳定,任你大音量聆听也面不改色。不过阁下切记不要用原装的四只胶脚,否则会在分析力、质感和音场方面略打折扣。在配好胆、搞好承放(木钉、金属钉悉随尊便)后,它绝对是一部靓声兼耐听的机种,笔者每天都听音乐数小时,是不会容忍Hi—Pi味重的前级在家中服务,而SL—1 Signature来听音乐,大多只嫌不够时间,而从未试过觉得听太多而疲倦。家中的旧将,那部已大“摩”的MFA Magus—B,在各方面都不能和SL—1Signature媲美,回想在笔者用JPL时,Magus—B还有吸引力叫笔者间中拿它出来再聆听一番,但买了Convergent后,它已失了这份魅力,唯有专心做其作为分体唱头放大器的任务了。此外,由于Convergent厂方每隔几年便对SL—1作出更进一步的改良,希望Signature这个字并不代表不能再改进,厂方若能吸收用户多年来对SL—l的意见,而再作更进一步的改善,便是发烧友之福了。

一代传奇名机 美国CAT SL1胆前级全电路

一代传奇名机 美国CAT SL1胆前级全电路

一代传奇名机 美国CAT SL1胆前级全电路

一代传奇名机 美国CAT SL1胆前级全电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
33.3%
踩一下
(2)
66.7%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