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开工的音箱,是帮本地一位老烧友做的。烧友上门听过了笔者的Vifa XT25+绅士宝8545自制箱,欣喜之余仍未尽兴,就到网上搜呀搜,于是定下了这对绅士宝当前的顶级单元组合。将近7500一套的单元啊,真是不惜血本! 其实丝膜+纸盆的组合,笔者向来是比较偏爱的,不过去年入手330D+AT后,便打消了此种贪念。这次索性借此机会,好好感受一下绅士宝的顶级功力。待成箱之日,顺便和330D+AT比对一下。 ![]() 前天下午单元到货,晚上回家迫不及待开箱一看究竟。 外包装用了个seas的箱子: ![]() 箱内包装比较独特的是这个小的泡沫塑料块。不大常见,莫非是洋玩意? ![]() 绅士宝原装纸盒: ![]() 像花一样的6620: ![]() 这是顶级的4741: ![]() 第二天,继续拍... 先好好拍一下6620: ![]() ![]() 看看那底部的特殊设计吧,据说是有种种的好处。惊世骇俗,洋佬真是有想像力,造型都那么科幻! ![]() 再上4741: ![]() ![]() 看看这造型,同样是独行特立啊。 ![]() 精心设计制作的花瓣样,注意除了凸出来的三个,间隔处还有另外三个浅一些的暗纹: ![]() 这对中低音可是连号配对的,这只是51936-88,前一只是51936-87 ![]() 顺便说一点,这4741一点都不重。相对于8545那种重量级选手,这对18WU/4741T00在斤两上可缩水多了。不过人家号称是钕铁硼的,待会听听到底有多少功力。 箱体和分频器都还没着落,干脆先直接裸听了。 ![]() 事实证明6620低至500Hz的fs绝非虚标,几乎可以把它当作一只2-3寸小全频来听,却拥有普通全频不具备的美妙音质。外表科幻,音质更加惊人,洋佬的设计真不是用来装的! ![]() 下面是4741。从音色上来讲,是典型的纸盆,各种音乐类型通吃。从通透感来讲,大概比8545高出20%。虽然是裸听,但感觉此单元似乎承继了8545的特性,很有些低音的声底。以笔者玩喇叭的经验判断,上箱后低音一定少不了,应该会深过8545。在中低音单元领域,scan-speak是吃定纸盆的。所以笔者也很期待成箱之日,和AT顶级PP盆的对决 箱体终于是到货了... 说到箱体,订货时其实很是纠结了一阵子。普通订制箱,可以保证设计,但贴皮质量和外观多有瑕疵;高档订制箱,价格和工期难以接受;厂箱开孔订制,设计和尺寸要打折扣... 这种难以取舍,相信是大多数DIY烧友经常头疼的事情。如果是平常,笔者早已选择了普通订制箱(包括自用的330+AT);不过这次是烧友订箱,预算相当有限,却面对着6620+4741这样的美妙组合。唉,最后还是妥协,选择了订制开孔的厂箱。 ![]() 尺寸小了一些,比较窄,很深,细长型。算了一下净容积,大概是15升,大体上相当于seas彩虹桥、惠威D2.1那类。多少有些可惜,只能后期调校时多上点吸音棉了。好在老烧友并非低音爱好者。 面板30mm,其它18mm,内部还有日字型加强板。以厂箱而论,已经算是厚道了。 ![]() 厂箱最大的优势就是外观。这个实木皮喷漆的箱子,外观非常完美: ![]() ![]() 终于到货,怎能不装箱呢?于是一阵忙活... 很实在的纯铜音箱线: ![]() 装上高音: ![]() 这只放了点吸音棉,待会和另一只没放的对比一下: ![]() 单元装好后,外观还真是不错: ![]() 这张有反光的,可以看出完美的贴皮和漆: ![]() 装上之后,掩不住强烈的好奇心,于是开始了4741和8545、AT的直接PK! ![]() ![]() 从上面的图上可以看出,这箱子大于8545(不足14L),而小于AT(16.5L)。 简单说一下单挑的初步印象: 8545首先出局,可说是完败。从这次对比,可以看出绅士宝在顶级纸盆上领域不断挑战极限的决心和实力。4741完全扫除了笼罩在8545盆上的那一层薄雾,一举跨越到AT、Eton这类高解析的行列。中频保持了绅士宝家族一贯的温暖醇和,低频在有力下潜的同时,速度感和弹性明显提升。在这跨代PK中(中间还有一代是“西瓜皮”),scan-speak完美实现了自身超越! 下面再来AT和4741的直接对抗。一个是烧友们的梦幻定制单元,一个是号称“能买到的最佳中低音”。PK的结果,可以说两位王者得以相互印证:同样的高解析,同样的韵味,同样的弹性和动态,不同的唯有音色和风格。简单说来,4741是绅士宝传统的温暖明亮,AT则是中正明净。 不知是不是4欧版本的原因,这对灵敏度标称87.2db的4741,居然比90db的AT好推得多。不过AT仍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当音量放到很大的时候,4741由于明亮风格,此时略显吵闹;而此时的AT仍然是坚如磐石,有一种深不见底的感觉,这或许正是巨无霸落地箱所喜爱的特质吧 今天制作了几个试验分频,在家调音。专门挑了几个试低音的曲子。 结果表明此箱的低音质量非常之高。尤其是弹性和速度,相当出色。下潜和量感恰如其分,听起来非常舒服。 现在听下来,反倒有些后悔当初的330+AT书架箱做大了(接近17L),下潜深不了多少,弹性和质感反而不如这对。 低音的质和量,箱体的大和小,是需要权衡的。就好比很多8545音箱,做得很大,出现了混浊不清的问题,结果反而让8545背上了难做难调的黑锅。事实上很多烧友实践多次的结果,反而是不要超过14L(包括大家熟悉的TG)。 再说回这对4741吧,设计时计算的尺寸是16.5,不过实听下来,以经验判断还是不要超过16L得好。 估计4741做小落地的居多,才让大家有了先入为主的大箱概念。不过落地箱虽大,但箱内处理非常复杂的,与做书架箱的容积完全是两码事。还是希望大家不要强加套用,毕竟音箱是用来听的 最后一点可以发挥的技术性工作,无非就是贴吸音棉了。 经常在论坛上,看到一些坛友对此的争执。这次干脆就借这个帖,谈一下粗浅的看法吧。 吸音棉要不要贴,贴在哪里,贴多少?这其实是不能一概而论的事情,而是要根据不同的单元、箱体,甚至分频来做决定。也就是说,由音箱最终装成之前的综合声音表现,尤其是低音的表现来决定。 打个比方的话,吸音棉好比是柔化剂,适当加入,低音会有更加松软的表现。所以如果您音箱的低音听起来有些强硬的话,那不妨试着加上一些。不过如果您音箱的低音本已经恰到好处,既有弹性又不乏宽松的话,那吸音棉就可以省了。否则加多了,反有绵软混浊之感。 所以贴吸音棉,既是因箱而异,也是因人而异。毕竟每个人的听感喜好是不同的。 还是回到主话题吧。这箱子,前面已经说过净容积是15L,实听的低音质量已然很高。不过也许是心理上还需要宽松一些,于是最后还是适量贴了点吸音棉: ![]() 终于完成了! 再上张效果图,算是一个总结吧。 ![]() 昨天下午,老烧友上门提货。其实最终制成也不过是一天,本打算留下再听个把星期呢。 ![]() 下午试听,由于周边环境的杂音背景,事实上对于听音来说是比较忌讳的。不过两位老烧倒都很有经验,在电脑上点选了十几首考音箱的试听曲目,费了半个钟头就补款打包了。 随便寒喧了几句,诸如选用高品质CD作音源,真品世霸高档实木箱体完美之类的发烧经验之谈。 之后帮人家把箱子搬上车,老烧们满意而归了。 晚上十一点多,老烧来电。有点心虚,生怕搬来搬去出了问题。谁知人家一通感谢,说是“的确很好”。看来是夜晚的安静环境和CD机,让音效增色不少,实在是让人欣喜。#p#分页标题#e# 忙乎了大半个月的业余时间,终于有了完满的结局。 虽然赚到的微乎其微,不过对于笔者这样的音箱DIY爱好者来说,能做出好作品让烧友满意,这已经是最大的享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