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下午到晚上,一口气听了5张唱片:1.小娟的《红布绿花朵》2.降央卓玛的《金色的辉煌》3.玛丽.黑的《无边界》4.斯塔克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5.鲁宾斯坦的《肖邦.夜曲》。 初步的听感是静噪高、声场宽、音色暖,高频细而不刺、低频深而不混。当然,这些都是相对1969而言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低频要比1969好得多。个人觉得DOZ绝对值得喜欢 1969的兄弟们一试 对信号输入端口的设置我曾考虑再三,综合信号传输的路程等因素,最终还是设在了面板。好在我的机箱是就布裁衣的非标结构,个人看着还算顺眼。 低频的变化是最容易感受到的。目前手头的“料”只够做MINI版的,下次有机会一定要搞次大的。 ![]()
上两张半裸的PP。由于机箱有高度没深度,故采用了H型结构,即用一块铝板横着连接左、右散热片,并把整个机箱分成了上、下两个空间。 楼上让给了“妞妞” ![]() 放大板只好委屈住一楼了 ![]() 可能是PP拍的不清楚的缘故,旋钮是日本原装全金属的,30年如一日光亮如新,原以为自制的机箱会配不上它呢 ![]() 电源管是MOTO的达林顿管MJ3001,放大部分的用管分别是NEC的金封A603、日立的塑封D669和NEC的金封D287B。 今天有空对JJ的工作状态做了一次复查,JJ静态时的各项参数记录如下: 工作电压:在DC19.9~20.0V之间来回变化,与装机时的测量值并无二致。 ![]() 中点电位:在DC10.45~10.50V之间来回变化,正好是工作电压的一半。 ![]() 输出端直流电压死死地定在零位。 ![]() 输出端的交流电压仅仅为0.1MV,故而JJ的底噪极低,耳朵紧贴喇叭也未感觉到丝毫的噪声。 ![]() 对于甲类放大器,温度的控制是最令人关注的。所幸,本机在此方面的表现没有令我失望。 这是冷机时的散热器表面温度,温感探头是紧贴着大管安装架与散热器的结合部的。 ![]() 打开JJ,去帮LP下了四百来兆的连续剧,回来后温度明显升高了。 ![]() 又听了大半张琴姐的《机遇》,温度慢慢升到了55度,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54~55度之间来回变化, ![]() 至此,认为JJ的热平衡业已达成,测温结束。在整个测温过程中,即没用风扇更没用空调来辅助降温,完全是处于一种自然的状态 变压器功率200W,两个18V绕组,因此每声道用了独立的整流、滤波,并且冒着恶声的危险采用了电子滤波。 理论上有近7W的额定功率,实际上会再小一些。 总的来说,这次MINI DOZ的DIY尚算成功,无论是声音表现还是外观视觉,基本上达到了预期。但遗憾还是有的,由于能力和手段的局限,对完成后的JJ未能给出客观指标的测试数据;而帖子发出来后,大部分坛友的回复只是局限于对JJ外观的评价,至于DOZ本身的电路特点、优劣却谈之甚少,这不能不说是最大的遗憾!不知是前辈DX们对此电路不熟呢还是不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