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电路采用实用电子文摘1995年第6期从余先生的《纯甲类末级无负反馈功率放大器》中的电路图,之所以作它是因为里面所采用的元器件很多都是本人非常喜欢的比如:K389/J109、K213/J76、C2856等发烧利器。 所不同的是功率管改为每声道4对K1058/J162(每管静态电流250MA),由于K1058/J162开启电压更低,所以K213负载电阻由100欧改为3W 30欧,以满足K213静态电流30MA左右的需要。 最大的一点改动是由推动级和功率级共用一组电源改为分开供电(前、后、左右声道独立供电,采用两个500W变压器、每个变压器分成两组为前后级所用),为此专门为推动级单独制作了洼田稳压电路,并且推动级电路、稳压电路、功率级电路、扬声器保护电路全部做在一张PCB上。 取消温度补偿,实际看来K1058/J162温度稳定性不错,冷机和热机静态电流变化不大,大约10%左右并且稳得住不会继续升高。 由于甲机温度较高,为了减少温度对各工作点的影响,1/4W电阻全部采用718低温飘1%精度的,可调电阻在机器调试完毕后全部换成相应阻值的固定电阻,PCB上留有并联电阻的焊盘,用串联和并联的方法很容易调到精准,几只3W电阻用台湾密优。 PCB上主电路中的电解全部采用飞利浦BC(包括0.1U小电容),以希望得到较为一致的风格。主滤波是以前做的老机器上拆下来的Rubycon 10000/63V每声道4只。 特别要注意的是,这个电路有个缺点就是中点几乎不可能调到0,除非管子配对得非常精准,我的办法是采用并联电阻的方法调整K213或者J76 S极的30欧电阻,电位偏向哪边就把哪边的电阻条小以使中点尽量小,制作好的结果是冷机-50MV左右,1小时后中点稳定在+10MV左右,对于末级无负反馈来说我自己是非常满意了。 机箱用以前做的功放的机箱翻新了一下看起来也还不错。 最后的听感也非常满意,背景非常干净解析度很好、低频弹性不错收放自如,也许得益于推动级稳压的结果,因为没有仪器测试和一幅好耳朵,所以只能讲个大概的感觉。 还有一点是做这个电路要注意自激,调试过程中曾出现高频自激不过最后都解决了。 设计的时候功率管是直接被PCB压住的,因为调试的时候出现自激以为是PCB距离散热器太近,所以改了一下,现在看来自激不是因为这个。装机的时候改成功率管距离PCB一定距离 ![]() ![]() ![]() ![]() ![]() ![]() ![]() ![]() ![]() ![]() ![]() ![]() ![]() ![]()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