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音频放大器领域中,各日本公司不断推出的新技术,客观造成了使那些欧美Hi-end小厂始终难有空间体面展示技术的事实,相对于实时方式的“超甲类”,后来的KRELL时间分割方式“智能甲类”或GRYPHON手控方式的"绿色甲类"超越它了吗? “超纯A类”的实现 本文介绍的“超纯A类”,是一种超越了以往任何一种A类方式的全新偏置方式,以电路实现方式来说,它是一种特性上趋于理想的自适应偏置,这个电路的最终成果是:在同时考虑了输入信号及被驱动负载因素的前提下,根据扬声器的需求所设定的最小至最大输出电流范围内,使输出功率管始终处于正向偏置状态,从而彻底避免了出现传统纯A类放大器在低阻抗负载时回转至B类的窘状,与传统纯A类方式相比,极大地延展了放大器的A类输出功率范围,并在扬声器阻抗大幅降低时,继续保持成倍的、超乎寻常的A类输出功率,实现了接近理想的A类状态。 自适应偏置的基本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电路中的关键是使用了含有线性和非线性元件相结合的电路,该电路首先为输出偏压设立参考基准,工作时不断地将输出状态与参考基准相比较,并利用二极管的指数特性,使功率晶体管的静态偏压与被比较部分基本无关,放大器输出电流增加时,施加于两侧功率管基极的偏压,按设定的比例得到补偿,使不输出一側的晶体管的偏压,在输出电流大幅度增加时,非常缓慢地递减,以自动适应输出电流增加时对增加偏置电压的要求,并保证其在所设定的范围(输出功率、负载阻抗)内,功率晶体管始终保持正向偏置,直到信号和负载状况出现最不利的结合,放大器中不输出一側的功率管才逐渐地被关闭。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传统的A类偏置系统中,在超出原先设定的A类偏流后,放大器中不输出电流一侧的晶体管,可轻易地被致使偏压为零,并在大信号与低阻抗负载结合的情况下被频繁地反向偏置。图4示意了AB类、纯A类及超纯A类功放的A类输出功率范围的比较情况。 在产品中实现“超纯A类”的技术关键是:首先要通过计算机对最终目标电路模型进行实时模拟,并在此模拟平台上完成对偏压补偿量的匹配,这是设计“超纯A类”功放之基点,这个电路模型模拟过程的实质是,在精确模拟实际放大器输出级动态“伏-安”特性的同时,设定自适应偏置电路的偏压补偿量,使放大器在所设定的输出电流范围内保持A类;然后是通过产品样机的实验电路,检验模拟结果的吻合程度并对实验电路的相关参量作进一步的修正、实测并验证自适应偏置电路的温度特性及补偿情况、包括频谱分析在内的功放级综合性能的测试、通过系统的听音比较,评估“超纯A类”对提高音质的边际贡献;最后,还要拟定用于产品生产和品质管理过程的,有关偏压补偿量的定量测试与考核标准,以保证出厂的每一台“超纯A类”产品名副其实。 根据上述步骤,在柯颂V8产品中顺利实现了在250W/8Ω、500W/4Ω范围内,完全杜绝了输出功率管的反向偏置,各方面都达到或超出了前期对"超纯A类"在提高技术品质、音质方面的预期。 当然,能证明单元电路价值的,最终还在于放大器本身的综合表现。把放大器的全部成绩归因于任何一个单一的电路细节,也是不恰当的。图5~图8是同一台试验放大器,分别在AB类与超纯A类、10W/4Ω情况下,负反馈开环与闭环时的实测频谱分析结果,图中清楚地反映了,对于"AB类" 状态时,位于频率高端的开关失真比成分,在"超纯A类"时已得到十分显著的衰减。实践中,对存在于甚至是最杰出的晶体管放大器(包括"纯A类"设计)中的高频开关失真的特性,在柯颂新一代"V"系列超纯甲类放大器中已被大幅度地减小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