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得到朋友赠送的一册DIY音箱的天书----长冈铁男《音箱制作精选》(电子版文件),我如获至宝,认真拜读并研究后认为,这位大师在该书中设计的数10种形状各异的音箱中,结构最多的就是后加载号角型。以我的性格,不玩玩这位大师的作品是心有不甘的,于是在此之前已经试探性地进行过了两次试验,先是做了一对很小的,喇叭只有一对2寸的全频,由于我对低频不放心,又加了一对2.75寸的中低频喇叭进去,结果效果远超我的想象。在首战取得了成功后,接着又做了一对相对庞大的箱体,原定是为5.5寸喇叭而设计的,装好后只是用手头上现有的4寸喇叭试听,低频效果的提升大得惊人,小小的4寸喇叭似乎具有了落地箱的震撼,通过两次的试制及半个多月的试听,对长冈铁男式结构的箱子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对其声音特色也听得较为顺耳了,在此前提下,正式开玩长冈铁男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但在这位DIY大师的那个年代,应该是没有现在这么多先进工具的,特别是数控铣床之类,“上床”玩长冈铁男,岂不更刺激、更畅快!![]()
首玩长冈铁男的结晶
二玩长冈铁男的侧面板局部特写
二玩长冈铁男的结晶
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大结局”,这次再玩,已经是第三回了,也敢于将过程及经验心得等与朋友们分享了。 ![]() 和先介绍一下箱子所须的全部板材。
侧面板4块
后背板2块
箱体前面板2块
5.5寸通用型喇叭安装附件
4寸通用型喇叭安装附件
底板2块
顶板2块
这次没有采用第二次时那种侧面板沉槽,是总结了其优劣后放弃的,因此在安装前要在相应位置写上记号
先是将内部的加载号角组件装好,进行这项工作,直角夹及F夹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F/G夹在这里购买http://shop.haodiy.net/list.50021412.html 装这些复杂的结构组件,对工具的数量提出了挑战,为了应对业余条件下工具数量的不足,我用夹好固定后在关键部位加螺丝钉,然后便可松开夹具它用的法办,孔是在开板时就已经孔好了的,而且全部是两层大小不同的同心圆沉孔。方便日后用腻子把螺丝帽封住。
再将本人刚设计成功不久的同口径通用型喇叭安装组件移植到此箱上,共做了4寸及5.5寸的各一套,使得该箱可以方便地更换我手头上的各型4寸及5.5寸喇叭。
现在每天中午过后都下雨,这种天气成了我最大的敌人,玩DIY中那些会产生粉尘、必须依赖在室外进行的活动都得暂停等待时机,而安装组件这种活动也只有龟缩在店门口进行了。
涂白胶、装板、上直角夹、上F夹、上螺丝这些已经是标准的步骤了
装每一个组件就重复一遍这些标准动作
装好一个,又用同样方法装另一个
在箱子后部上下角处各沿45°角插入一块板,然后用G夹固定
在内部结构板与侧面板接触的线上全部用不锈钢螺丝加固
在这两块板的接触面处,要做到纹丝吻合有些难度,折中的办法却很简单,用低胶布沿下部贴好,然后用热熔胶将上部封严就不会漏气了
接着往箱腔内铺吸音棉,先将预先按尺寸裁好的海绵铺在预定的位置上,然后往板上涂热熔胶,再将海绵压紧在热熔胶上。这项工作在这种结构的箱子上做起来并不容易,需要小心操作才能做好。
铺好了吸音棉,再在内部预埋喇叭连接线
完成了上述任务后,就把另一侧面板也封了
接着昨天的继续发图
最后用螺丝将两块呈45°角放置的板固定
上好螺丝后,用毛刷将受夹子压迫而溢出的胶水扫平,一个箱子就这样装起来了
直角夹不到10元一个,F夹是近20元一把,全部是网上淘的,老实说,这些新的F夹没有以前那些老式全金属的用得放心,塑料的夹把用力夹内部会咔咔作响,非常令人担心。
在同一套4寸喇叭安装附件上可方便、快速地换上其它不同型号的同口径喇叭
这次我终于搞来一对5.25寸的全频喇叭试听了,在同一箱体上换上另一套5.25寸的喇叭安装附件便可将喇叭装上箱了#p#分页标题#e#
今天细听了半天装着5.25寸超越经典全频喇叭的箱子,高频及中频真实、清澈、自然,低频经过复杂的后加载号角放大导出后非常强劲,能量惊人,听炎黄第一鼓第一首《鼓诗》时,那震撼的鼓声每一下都强烈地冲击着心灵,而听最后一首《渔舟凯歌》开始那一段,各种高、中、低音的乐器之声分得是那么的清楚,虽然听这些并不是该箱的强项。最好听的莫过于听童丽的《啼笑姻缘》专辑中的第一首了,那甜甜的声音、那唱得不咸不淡的粤语,加上那动听的古筝伴奏,是每一个音符都强烈地刺激着耳神经;而第二首中的对唱,那充满磁性的男声与童丽的声音一低一高,配合默契,形成鲜明的对比,能将人听得神魂颠倒、想入非非......听钢琴、吉它、二胡等乐器也很舒服。分频箱中的分频器不易搞,全频箱少了这环,只要你相中了高素质的喇叭,并给她一个理想的“家”,当口径达到一定的程度后(比如5.25寸已经能满足20平方房间的需求),她呻吟的声音是有高有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