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电路及分析 ![]() ![]() ![]() ![]() ![]() ![]() 唱头放大器 对于MC/MM微弱信号放大线路来说,首要的核心问题是噪声控制。一方面,放大级的噪声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信噪比。唱头输入信号是毫伏级,一般要求信噪比在60dB以上,所以折算到输入端的等效噪声应在微伏级或更低。 另一方面,对于毫伏级放大,线路中非线性器件自身所产生的失真是微乎其微的,放大管工作在微变状态,其线性工作范围远远满足需要。但是,当噪声与信号的电平可比的时候,噪声完全有可能把信号扰乱,使得信号波形产生失真。因此可以说,该噪声不仅是关系信噪比,还影响到放大线路的谐波失真。 MFA线路的第一级采用多管并联主要意图是解决噪声以及伴生的失真,每只并联管子工作点在小屏流(约0.5mA)低屏压(约100V),此时管子处于阴极空间电荷最浓密的饱和状态,这是微小信号放大线路减低噪声的通常做法。其次,通过多管并联,也使第一级的输出内阻减低。 第二级是复合管6EM7的第一个管子(放大倍数约70倍的高u管)组成,而第三级是6EM7的大电流管子构成的阴极输出器。第二级6EM7第一个管子接法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使用固定栅极偏置,此举最大的益处是管子的阴极可以直接接地,免去了阴极的电解电容,没有通常由阴极电解电容所导致的非线形失真。MFA在信号放大线路部分刻意避免使用电解电容,而只用无极薄膜电容。但是增加一组栅极偏置电源究竟是否有利,一定会比自给偏压使用阴极电解电容获得更大的好处吗?拿《前级放大器设计史》作者是枝重治的话来说,似乎是在表现一种“发烧友的追求欲”,这是个尚可商榷的问题 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MFA独特的RIAA网络: RIAA均衡放大第一级5691管的屏极输出内阻约为20K-25K,由于信号是工作在微变状态,这个屏极输出内阻是常数,等效为一个固定的电阻。这只等效电阻加上R5(20K)与C7米勒电容一起,所形成的栅输入转折频率就异常接近75us/2.12khz了。MFA原机给出的RIAA精度指标较高,全频段误差不超过0.2dB,所以有理由相信,第二级6EM7栅输入回路上的频率特性就是75us/2.12khz这个点,否则将必然破坏RIAA精度。 所以,MFA的RIAA均衡放大部份实际上是结合反馈式与衰减式的线路,对3180us/50hz、318us/500hz这两个点上是用反馈式,而对75us/2.12khz这个点用衰减式。它还巧妙地利用了管子的等效米勒电容和线路上消除高频自激的小电容,来确保RIAA的精度。看到这里,不禁为Bruce Moore的构思拍案叫绝!这也是它与M7的思路及做法完全不同之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