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来,断断续续地在搞317小甲。期间发了三个相关的帖子,兄弟们发表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综合起来看,不看好的居多。但我依旧对317信心满满,因为此前对不同的线路做过许多次实验,有失败的,也有成功的。所以说317能否比较好地应用于音频放大,关键还是要看线路。
电路及机箱的设计、制作在前面的三个帖子里都已经有了具体介绍,这一贴只想将总装和成机后的PP发上来与兄弟们分享。当然也想再一次对关注过此电路、特别是曾经玩过317而又不太成功的兄弟实事求是地说一句:317用于音频不仅可行,而且出来的效果还会大大地出乎您的意料!317出声后,我反复地与手头几台功率相仿的小甲(1969、miniDOZ、运放直推场效应管以及运放直推达林顿管)作了听音对比,结果是毫不逊色;在许多人担忧的高频方面,317的表现也是不过不欠、不毛不糙。此外,相对与其他线路,317的稳定性犹胜——调试过程中发现,该线路的静态电流与中点电压在冷机和热机时差异很小且稳定的时间很短;同时,317小甲的元器件价廉易得,制作调整简单,而317本身又具有完善的过载保护,这更让我对JJ的工作安全性充满了信心。
说了太多317的好处,其实317本身也还是存在明显不足的!一是功率小,5~6W应该是它的输出极限了。二是效率太低,理论上较之一般的单端电路,317的效率更低,本例电路的输出功率设计在2*6W,而整机的静态功耗接近了70W,效率大概在17%。三是317本身的噪声,本例电路在耳朵贴近喇叭时可闻类似白噪声的“丝——丝”声,尽管声音很小,尽管并不影响正常的听音,但317比其他管子有着稍大的噪声毕竟是个不争的事实。

整机共用了6片LM317,其中4片单片功耗略大于15W,2片为OP提供稳定的DC22V电压,功耗忽略不计。具体参数如下:满载工作电压——DC25.8V;输出级静态电流1.25A/每声道。这样算来,输出级的静态功耗为25.8V*1.25A*2=64.5W,加上整流桥等等的消耗,整机的静态功耗岂非就有了70W?!
老哥推荐的电路那是自然要玩玩的!单管单端的线路一直很有兴趣,以前也有做过,前后级都是单管单端的架构,后级还用上了恒流源负载,只是管子用的是达林顿而非场效应管。手头场管少,翻了半天只翻出了一对半118/413;打算从报废的TDK电源中拆管子,结果开关管又用的是双极性…下周再去废板子堆里翻翻,找到材料的话就马上装一台玩。
本帖除了为317正名,机箱的散热能力也是实验的目的之一。本机的静态功耗不算小,但机箱的设计既没考虑采用专门的散热器,也没用到散热风扇,主体的散热是靠了一个声道一条垂直安装的铝合金扁管。扁管的底部被开了一个斜口,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足够的低温空气被吸入管内;扁管顶部的口子也未被封住,以保证管内被加热的空气顺利排出,只是出于美观的考虑在顶部的出口处安装了格栅。这两根扁管就像是两支“烟囱”,“拔”走了317产生的大部分热量。JJ装好后,我曾在“烟囱”底部偏外侧的地方放置了一支香烟,散乱的烟雾拐着弯地被悉数吸进了“烟囱”,又在顶部被格栅“撕”成一缕缕的快速而笔直地升腾。测温的结果也肯定了“烟囱”的效果:在环境温度为24℃时开机3小时,测得底部进气口处的空气温度为27℃,顶部格栅处的空气温度为41℃,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时在铝侧板靠近安装317的位置侧得的温度同为41℃。结果表明,这样的散热方式无疑是相当成功的。
输出部分用了两片317,上面的用于电流放大,下面的是恒流源负载,两者并非并联关系。上一张最后的应用电路图,兄弟一看便知。
选用308只是因为手里有一大批,几乎用之不尽,而且金封金脚,正宗水波纹的国半正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