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這50年代的Klangfilm膽機聲音都是率直爽朗見稱,Siemens EL-83是中性坦率而不妞妮音色的,再加上 “德記”EL-34比較強調中音表現,有了這Mullard厚聲兼淳和的音色,當然求之不得的好配搭。 啟動Klangfilm的電源,亮燈儀式已開始!眼看插在機頂那幾支管子透著微亮的小光點,熱身未到兩分鐘,已急不及待的拿起CD「嵐之語」許嵐嵐所以唱的《花好月圓》,前奏音樂琵琶和笛子清脆生動且出塵脫俗般的靈氣,接著許嵐嵐引吭高歌,就如出谷黃鶯般悠揚優美動聽。難想像35W的KL-5719機推動104 db的志平大喇叭,仍有如此精緻細膩的音色和透徹度。 久遺了的一古典CD,是小提琴和鋼琴合奏,他們是大師級人馬,亦是絕配的好拍檔,ARTHUR GRUMIAUX 和CLARA HASKIL共同演繹MOZART奏鳴曲Sonata in B flat K.378,是相當優美的旋律;演繹者的表現亦是無懈可擊;可惜!這PHILIPS 24 bit版本經日本以人工調校(人工美化),顯得枯燥乏味,小提琴松香味不足,彈奏鋼琴的輕重感很弱,失去音樂生命力平,變得平淡無光彩。 難道這Klangfilm後級可以有助死去的音樂起死回生嗎?雖然未能全面令這曲拾回死去的靈魂;但卻可尋獲多些音樂裏的點點細節與演繹情感,令好聽的音樂更傳神和具感染力。這Klangfilm在各方面不愧為專業鑑聽的標準,和見證了50年代的音響技術其中一點滴,相信我們今日所發拙古時歐洲的音響文化,祗是一個開端而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