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电子音响科技diy制作网站

haoDIY_音响电子电脑科技DIY小制作发明

当前位置: 主页 > 音响DIY > 胆机DIY > 后级DIY >

稀世珍品 Neumann LV60 復原記

时间:2012-09-12 15:34来源:未知 作者:梁文光 点击:
圖 (9 ) 圖 (10 ) 圖 (11 ) Neumann LV60 現存在世的機量是何等稀有,能見證 50 年代末至 60 年世界最靚錄音的鑑聽後級,筆者跟陳煐光主編談過這機,他竟說這是他第一次與 LV60 有一面之緣的機;此話更令在下凝神的
德國製造專業錄音器材與技術,從第二次世界大戰至現在已領導了全球專業錄音界大半世紀,尤其是製造高質的膽咪技術;在眾專業咪牌子之中 Neumann 這牌子仍穩站龍頭大哥的地位。 Neumann 廠主力生產的咪包括:膽咪、電容咪、動圈咪 …… 等;而膽咪正是 Neumann 最強的招牌產品。該廠在近年出產的膽咪 M147 和 M149 ,算是熱銷的型號,價錢算為適中。我們熟悉的內地發燒碟製作公司「雨林」也採用 M14 7 ,售價動輒萬元,而 M149 更高出幾倍。錄音室工程師們並沒有因其索價高昂而被嚇怕,反而因 Neumann 的信譽與品質而樂於採用。

  Neumann 廠自建廠以來,所生產擴音機種與量並不多,可能僅有的鑑聽後級是 LV60 和前級 GV- 2 ;是否因自信這套擴音機聲音標準和中性,足以當鑑聽的位份,就沒有必要製造多種不同音色的擴音機?不得而知,但 Neumann 是以造咪和咪放大為主力, 可肯定的 。所以僅有的鑑聽後級 LV60 和前級 GV-2 就擔任了極其重要的地位。

  這原配一套的前級和後級同是各自獨立單聲道的製作,還有訊號源部分是直刻碟機,這才是全套的 Neumann 放大組合,二手售價已是驚人的天價。這套組合產於 50 年代末,這年期正是膽放大器的成熟製造期;相比更早期的機種,零件穩定性高和頻率響應較闊。

  雖然這一台 LV60 仍在孤身走我路、形單隻影,不知何時何日覓得如意的配偶;機主曾安慰自己,有心和有時間是最重要。若今日放棄了第一件的單身 LV60 ,日後也更大機會放棄第二件的單身 LV60 ,機遇來到就要把握 。



圖 (1 )



圖 (2 )


圖 (3 )

 


1a

線路分析:

LV60 是靈活性甚高的後級 圖 (1 )圖 ( 1a ) 圖 (2) ,可作合併機使用或純後級使用,是因這 LV60 附帶包含前級部份,可選擇 Mic 電平輸入 (LINEAR) 或唱盤輸入 (RIAA) 。 RIAA 是以電容和電阻作 CR 式衰減方式,看線路 圖 (3) 左邊中位的 F2 和 F3 接線。第一支膽 R01 是輸入放大管兼負 “ 分相 ” 之用,這後級在設計上最大特色是 RO.1 / EF804S 五極管以陰極推動交連牛 interstage transformer ,【 RO. 即德文 Rohren 膽 tubes 的簡寫】。這交連牛放大倍數 1 : 7 ,以陰極輸出 交隔電容才接上交連牛的初級線圈,雖然效能不及屏極輸出式的高;陰極輸出 最大好處是失真底 --- 同時輸出仍處於正相位。

再談一點設計知識,以交連牛來作推挽後級的分相,好處是上半波和下半波的電壓分配比較平衡,且上和下波的速度反應位更準確。在所有電器特性和聲音表現上看,牛分相是大大優於膽分相的方式,為何現今廠家不樂於採用?正就是靚牛難求;若勉強地使用低質素的交連分相牛,祇會縮窄後級的頻率響應闊度;更甚的繼而令聲音呆滯且死氣沉沉。因此,回顧膽機的發展過程,約在 70 年 ~80 年代,不少廠家常鼓吹「無牛勝有牛」,就出產了好些 OTL 後級,即是可免用輸出牛;那麼,與那 “ 牛 ” 派愛好者 ---- 輸入牛、交連推動牛或交連分相牛 ---- 等,形成背道而弛。

這機還有一些設計特色是全對稱式放大線路,亦有稱為 “ 鏡影式 ” 對稱,再配合使用交連 ( 分相 ) 牛就是最完整的 “ 平衡式 ” 放大。若 LV60 單獨作後級使用時,應使用接線位 BUI 的 “ 7” 和 “ 8” 作輸入。假若使用原配前級 GV2 ,可使用 ST1 的 “ 3” 和 “ 4” 接線端作輸入。前級 GV2 是平衡輸出的,因此可跳離輸入管 RO.1 和分相牛,前級 GV2 可直接推動 RO.2 / E 80C C 雙三極管的陰極位置,這也同是全對稱的原配組合,亦不會因重覆了某些放大部份而令整體放器的增益過高,是十分巧妙和花心思的設計;正好給我等後人從著參考他們的設計精髓而獲益。

再談另一點是雙三極管 RO.2 / E 80C C 可分柵極輸入和陰極輸入分別使用,如果用這後級原設有的輸入管和分相牛時,是接至 RO.2 的柵極 ( 一般慣常的使用 ) ;為何原配前級 GV2 輸出訊號 竟會接在 E 80C C 的陰極處?第一,陰極輸入方式 相比柵極輸入方式為低,是與原配前級增益配合。另外,為要配合前級的輸出相位與 E 80C C 的陰極輸入達成整套放大器的 “ 正相 ” 工作狀態。

功率管:

圖 (4) 右邊的兩只是 EL156 , 功率管一對 EL156 接成推挽輸出,也是全對稱獨立電流調校處理手法。功率管沒有採用 “ 負柵壓 ” 方式來調校偏壓,而是用了 “ 零柵壓 ” 處理,祇是靠可調校的 R40 和 R41 這兩個陰極電阻來調節個別功率管的電流值。相信 Neumann 廠為了選擇好聲為大前題,所以採用這種調校偏壓方式,可調幅度雖不及負柵壓方式的那麼闊;而且,在比較之下,也用多了陰極電阻和電容; Neumann LV60 的設計師,也在所不計。靚聲機用高質素膽是合理的,總不向簾宜又殘缺不全的次等膽而妥協遷就,我所賞前輩們的那一份豪性與執著態度,是可嘉的!





圖 (4)




圖 (5)


 

 

 

電源供應:

兩支功率管 EL-156 的屏極是使用 630 V , 看線路 圖 (3) ,在輸出牛的兩組獨立初級線圈分別經過兩支 20 Ω電阻,可以作 Fuse 限流保護之用。電源變壓器的次級繞組有兩組 300V ,分別接上二極橋式整流器和濾波電容,然後將已得出來的兩組 315V 直流串聯,成為 630 V 的高壓直流,供電至輸出牛的 B+ 處,繼而 EL156 的屏極也接近取得 630V 。至於 EL156 的簾柵極所使用的 315V 電源,是來自串聯高壓電源的中間點,筆者於本刊早期拙文中也曾討論過功率管的簾柵極電壓低於屏極電的優點與安全性,在此不宜累贅。

Neumann LV60 所使用的串聯高壓電源,是有別於 Mcintosh MC-240 的倍壓串聯電源,最大分別處是, MC-240 的電源變壓器祇有單一組高壓線圈,用兩只二極管,作半波整流,然後靠兩只串聯電容分別儲存正與負的電壓,來得到倍壓變流之效。 LV60 的供電不會存著 MC-240 常出現的缺點 ---- 因串聯電容內阻不同時,電壓分配不平均,就會容易被高壓擊毀其中一支電容。還有一點是 Neumann LV60 的電源設計,在於恆定高電流輸出時,更比 MC-240 的電源來穩定。又因 LV60 的電源處理方式更實質,所以濾波電容可用兩只 32 uF 和 choke 作π型濾波便已足夠了;因此若單以電源供電的處理法來討論,德國人的 LV60 在音樂重播的瞬變也是快的。

負回輸:

LV60 機用了最簡單的負回輸,看 圖 (3) 從兩支功率管 EL156 的屏極,以 R33 和 R36 / 150K 的回輸電阻,將部份訊號 --- 約有 3~4db 回輸到推動管 EF804 的陰極處,是相當合適的回輸量;能適量降低諧波失真,也兼顧得到動態與瞬變,不像有些機用得過量的負回輸而在瞬變反應方面有所減弱,這點也是 Neumann LV60 好的處理負回輸手法。

動手術:

這機來求診時,報稱其中一支 EL156 出現屏紅現象,第二就是儘量用原裝料幫助它復元。功率管出現屏紅是不正常現象,而且對功率管的壽命和輸出牛可能構成一定的危險,所以可視為急症,應著先處理。以經驗來看,先量度功率管 EL156 的輸入柵極處是否因推動級的交連電容漏電,而產生不正常的大電流現象,至令功率管屏紅。量度 C10 和 C11 這兩只 0.5 μ交連電容的輸出端 圖 (5) ,亦即 R34 和 R35 的 1K 電阻處。因這機的線路處理是沒有負柵壓或正柵壓的,按理, EL156 的柵極是 0V DC 電壓的;幸好 ! 不是交連電容漏電。




 

圖 (6)

圖 (7 )


圖 (8 )

 

 

調偏壓:

下一步,試推測是否可調陰極電阻未調至合適的數值,看 圖 (6) 這後級正面設有測試功率管電流量錶,我們暫且不理會這電流錶的可信性,再看仔細發現這電流的安裝技術是十分差勁,看 圖 (7) 懷疑非原裝的量錶,當然可信程度也大打折扣,看線路圖 所示 R05 和 R06 的屏極電流應是 80m a , 先量度陰極電阻 R39 和 R42 這兩枝陰極電阻 100 Ω按歐姆定律公式: I 電流 = V 電壓 ÷ R 電阻,因此這電阻間的電壓應是 8V/D C 。即是,當量度這陰極電阻 100 Ω 是 8 V 時,每只功率管的靜態電流正是 80m a ,但在這後級來的量錶所顯示祇有 30m a ,因此誤導了用者將電流調至危險程度也懵然不知,純是早於來機時那改機大師的妄顧安全所至,應戒之!

既然安裝了來歷不明的量錶,或可按錶面上的電流顯示,而調節 R47 的可調 1K Ω電阻,若根據自己慣常信賴的電壓量錶的顯示,即使調節 R47 電阻也仍未符合應有的顯示;進一步可將 R49 的 1.5K 電阻改變,在現時 R49 已改用了 330 Ω,但仍未符合正確的顯示。下一步要注意一點的是 R50 和 R51 這兩 20 Ω電阻 看 圖 (8) 紅色的 電阻,又因這兩只電阻有限流保護和機內設量錶的參考電壓之用,通常遇有電流不穩定或過高電流,令至這兩只電阻受到大的衝擊,是很大機會出現變值的可能;幸好其中一只變值的電阻已被前修理者並聯了合適的數值,可算接受了。經過以上的改動和調節,這兩功率管現處於安全狀態,亦不會出現屏紅現象,可放心進行另一部份的檢查。還有未如人意的是,這電流量錶仍未能投入正常工作,因接線和電阻被大幅度的改動,筆者在非常忙的時候,不宜在這方面花過多時間,故此暫時將此病症放下;因最值得首先處理的事正擺在眼前,就是儘量令這機回復昔日的雄風。另外,這 LV60 的聲音表現如何呢?正是我們身為發燒友最有興趣知的事。

#p#分页标题#e#




圖 (9 )




 

圖 (10 )




 

圖 (11 )

 

 

Neumann LV60 現存在世的機量是何等稀有,能見證 50 年代末至 60 年世界最靚錄音的鑑聽後級,筆者跟陳煐光主編談過這機,他竟說這是他第一次與 LV60 有一面之緣的機;此話更令在下凝神的注視著這稀有奇珍。一看之下,心湧起無限感嘆,何來得道高人?這 LV60 有緣落在他手?就此可為所欲為? 正令人費解抓破頭臚的事,絕無情理地有殺錯無放過的舉動是要不得的;因他更換上的低檔電容和電阻,沒有可能跟原裝料相題並論。再者,銲錫手工勁糟,失了原裝鑑聽能力與價值。 眼 看 圖 (9) 放大部份的零件與接線,仿如經歷戰火洗禮、頹桓敗瓦、滿目瘡痍,每一分一吋都曾給砲彈地氈式轟炸,慘不忍睹!

再認真查看 ---- 這「摩界高人」竟將輸入的兩級膽 RO.1 / EF804S 和 RO.2 / E 80C C 廢掉,即管將這兩級膽拔去 ---- 居然也可勉強地工作;或許他是認為這 LV60 原有增益過高?難以匹配他的前級?但卻是失了意義!自此,這機就變得平凡欠色彩;這正是令一代英雄蒙羞。因這兩級的 EF804S 和 E 80C C 是有很高的存在價值,亦正是這 LV60 的主要特色。況且如果用者同時擁有原配前級 GV2 的話,其增是恰當的。還有一點的是,在 RO.1 / EF804S 輸入端設電平控制 Level Control ,即是 R13 / 50K Ω,這音量控制器是好聲的;若將其他前級推動這 LV60 ,感覺太高增益,可好好運用這音量控制。

有一點更應正視的問題,若跳離前端的兩級放大組,直接將輸入訊號接上 RO.3 / EF804 的柵極輸入端,那麼祇是取得其中一組上波或下波放大,而形成高度失真;若在大音量輸出時,喇叭上可聽到的「拆聲」失真。在示波器 上 圖 (10) 上 圖 明顯看見其下波失效, 約在 12W 輸出時的失真 ; LV60 在正常狀態時應有 70W 有效值輸出。在 理論與實際測試上也行不通,為何「大摩王」不察覺呢?

又因改動太大,原裝零件和接線位置已面目全非,要在曾被地氈式的轟炸後的災場,重整城牆、重修國土,是一艱巨工程;本應一意硬著心腸,拒諸門外,但這是難逢一遇的好機會,來者也是緣份亦是機遇;就此,心腸就軟了下來。繼而花了幾日時間埋頭苦幹的幹下去,將完全不屬於這機的電容電阻和接線去掉 圖 (11) 。翻箱倒篋地找出合用的德國料,大概已大工告成,看 圖 (10) 接上示波器,測試波形狀態,好了!大功告成!波形顯示極良好,而且全機可正常工作。

在自我滿足與情緒可暫舒緩之際,維持未到兩分鐘,在測試期間;為求可靠性,遂動手搖動每一條接線;好景不常,出事了!幾乎有 30% 以上的接線銲點是假銲,銲錫點很累贅,亦受不了輕輕搖一搖的考驗,就鬆掉了的接條?原來仔細看假銲的原因大多數接線因使用己久或前修理工匠銲線時溫度高而氧化了銅表面層,仿如搓英泥般的方式將銲點填滿到底也是無濟於事,因氧化了的銅接線表面 --- 總融不合錫的接觸,即使僥倖通過得到一會兒的測試時間;日後必定百病重生,用者總不得安寧,看圖 (12 )圖 ( 12a ) 的接線銲錫點。




圖 (12 )


 

圖 (12a )



圖 (13 )


 

 

「洗濕了腳」就要為人為到底,再花多半日時間,將每條「命懸一線」的接線銲出,徹底用?刀刮乾淨接線的銲口氧化面,同時要清理原有銲接架上過多的 “ 瘀 ” 錫,重新讓它有良好的傳導。潛服多年的暗病頑疾,經過大手術後,藥到回春,筆者幾經連日苦幹,也算做了一件好事,挽回 Neumann LV60 一命,且能重振雄風,令人心滿意足了!所作的也值得!現時 LV60 在器材測試方面,已完全合格,而且相當理想,但是為了讓它回復原有聲音狀態,功率管 EL156 的陰極電容 C 13 和 C14 的物料,對聲音有直接的影響,不知為何原有的陰極電容 250 μ 70V 被不知名的新造低檔電容所取代。看機內這位置安裝電容處,應是兩組合一的復合電容。看來,我又要獻出私人珍藏的陳年電容了。幾經幸苦,終到一只 100 μ + 100 μ的復合電容, 圖 (13) 上圖 是老年德國 Valvo 電容,這電容養專處優多年,今日大派用場了! 圖 (13) 下圖是雜牌低檔電容,可供比較。




圖 (14 )


 

 

有點好奇和心急,這 Neumann LV60 推動我現用的 Jencen12 吋勵磁喇叭聲音如何呢?不管它祇是單一聲道,聽單一喇叭也可。我很熟悉自己的 Artist PL-1 專業牛輸出前級, Artist 訊號線和喇叭線,品評 LV60 是較有信心, CD 機是經去蕪存青零件的 Micromega “Stage 3” 。接上了所有接線, LV60 這後級的增益算是十分之高,為了給它發揮原裝作的表現;雖然它不易與大部份高增益的前級匹配,但可使用它的輸入音量控制。 圖 (14) 久病初癒的 LV60 一開聲已非同凡響,絕不是一般人對德國機的主觀印象的那般淡薄聲音,亦不是慢條斯理般的老油條風味,高低音區域申延甚?。試播近期熱門 CD , 綾戶智繪 Best Chie Ayado 專輯中的第九首 “Leaving on A Jet plane” ,起段的牛筋引子精彩絕倫,彈跳兼活力足沛,女聲引吭高歌那豪邁奔放且魄力十足之餘,還能保持淡定修養,能在重播時令歌曲帶有攝人的吸收力,這 Neumann LV60 在健康復元後,初試啼聲的表現,已叫人得到想像以外的驚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