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路图,安装在光路的尾端。
局部放大。

加装平场镜之前的光斑。

加装平场镜之后的光斑。
主镜完成了抛光,前后用了将近1周的时间,总计抛光的时间大约在40-50小时,正好这周和同事调班,所以时间比较充裕。
另外,由于主镜是F2的焦比,所以相机根本无法拍摄光栅图,于是用手机拍摄了几张用以说明过程,但是效果就非常的差了,只能将就着看了。
用了将近20小时完成了主镜的抛光,在中心和四周留有少量的沙眼,拿到光栅下检测,返现了两点,主镜已经有些非球面,同时有比较严重的底边。
用2小时采用宽W手法修正结果发现非球面更为明显了,但同时底边也更为严重了。
焦外的完全无法拍全,只能拍摄一部分用以观看面型,由图可以看出底边严重的情况,经过仔细分析后发现,不是手法的问题,而是双手放置的地方不对,导致手掌后部用力过大,从而导致了严重的底边,于是用尼龙棒车了一个圆心,套在主镜中心孔上,用手按住这个部分然后进行修改。
晚上再次测试,发现底边情况有所改善,但同时主镜开始出现球面化。
放置了整整一夜,然后用焦外测试,印证了晚上的猜测,于是采用修改抛光盘的方式来进行双曲面化的休整。
经过2个小时的休整发现思路是正确的,面型再次向非球面转变,于是看是集中攻坚。
过程就不在放出了,反正经过了大约10几个小时的休整,面型达到了需要的要求,-1.03的双曲面面型。
这个是软件对应的模拟图,可以看出底边已经有了非常好的改善,而且面型也基本吻合了。
轻微调整光栅座后再次拍摄。
与软件模拟面型基本吻合,现有手上装备也无法更为详细的检测了,所以到此主镜抛光修改完毕,主镜焦距395mm,比预计的少了5mm。
刀口图只能用眼镜目视,包括手机、摄像头和相机都没有拍出,估计和焦比太低有一定关系,感光芯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导致怎么也无法拍出整个镜面的刀口图像,所以也就作罢了。
下一步开始副镜的磨制。

5。1节又轮到我的班了,郁闷啊。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