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一个100多岁的蒸汽发电机,还能工作,惊得我是什么什么似的,舌头差点没掉出来。 跟今天要说的这个比起来,又小菜了,240岁的机器人,现在还运转良好。 ![]() ![]() ![]() ![]() ![]() “书写者(The Writer)” 制做于1768 - 1774年,制作者是一位著名的钟表匠,皮埃尔Pierre Jaquet-Droz (1721–1790)。 这个“小男孩”,为什么说他是机器人呢?因为他可以书写最多40个字母的单词或句子。240年前的DIY,现在依然工作良好。 制作一个能重复人类写字动作的机器,想法超出了当时人们的想象,不用提制作者为之付出的时间、精力、耐力和面临的种种 困难问题。更重要的是赋予一台机器以人类的面貌,这是超越时代的伟大创举,2个世纪过去了,人们现在不还是孜孜不倦地 追求着这一目标吗?向制做者致敬。 ![]() 制做者 ![]() ![]() 主要的工作机制是运用“凸轮”,凸轮的一端与小男孩的手臂相连,另一端连接着一个从动机构,当凸轮运动时,从动机构 翻译或者模仿书写轨迹,从而带动小男孩的手臂一起运动,就写出字来了。凸轮在这套运动机构是个至关重要的部件,它不只 控制着笔的运动轨迹,还控制着笔对纸的压力。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小男孩可以书写任何单词,句子,并且他的眼球也 会一直盯着写字的位置,这一功能的实现是因为控制凸轮的轮盘是由字母和符号组件组成,可以被轻易地改变顺序,组成多种不同 的组合,写出来后就是不同的句子。用现代计算机语言来说是“面相对象的,全面可编程控制”(原文标题就是计算机的祖先) ![]() ![]() ![]() ![]() 整套系统大概由6000个不同的机械部件组成,全部手工打造,精雕细琢,以使他们能被放进小男孩的体内。小男孩写字时, 不需要借助任何外力,动力全部来自其体内。 ![]() ![]() ![]() 皮埃尔制做了3个这样的机器人,分别是“书写者the Writer”、“ 音乐家the Musician”、“女儿the Daughter” 功能各异。 现在陈列于瑞士纽沙特艺术历史博物馆。 ![]() 音乐家the Musician ![]() 女儿the Daughter ![]() 2012年有一部电影《雨果Hugo》里边的老头,就是这事 BBC有部纪录片《Mechanical Marvels: Clockwork Dreams》也是说的这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