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印板上位于运放输入端附近的正负15V电源线对运放的“Rf”干扰,制作时注意了左右声道的第一级运放输入端(2、3脚和12、13脚)的落地方式——采用地线将2、3脚和12、13脚分别包围起来,元件用引脚或飞线跨过地线包围圈接往2、3、12、13脚。理论根据见书籍节录:![]() 印版上做“Guard”的方法见下图: ![]() 实际PCB图片,可明显见到两个用地线围成的“Guard”: ![]() 试机在重播LP音乐时,其定位、三维(3D)、空气感和速度反应等等的表现很好,尤其高频虽然细节较多,但很柔顺,既华丽,又不刺耳:中频够饱满,人声底气挺足;低频的量感较多,且有力——不"肥"。最大的问题是信噪比较低,唱头输入端对地短路时,唱放输出0.05mV(RMS),放唱片时输出500~1200mV(RMS),信噪比80~87.6db。唱放带唱头空载通电时,人离音箱两米以内就能听到哼声。这正印证了一句老话:“有所得,必有所失”。信噪比劣于反馈型唱放正是衰减型唱放的先天不足,于是想到换性能更好的超低噪声单运放,试试音质和信噪比是否有所改进。 由于不知道为什么在此帖后面用“回复”跟帖发不出本帖的第三部分——用超低噪声单运放制作唱头放大器,连续试发了三次都不行,而且单独就第三部分发新帖也不行,是否达到了我当天发贴的极限?只有明天再试发第三部分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