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徵,小朋友们喜欢玩灯笼吗?那么就跟小白姐姐一起来看看兔子灯笼是怎么制作的吧!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先看最终完成的:晚上手机拍的,将就下哈 材料: 1、竹子(半根) 2、铁丝(若干) 3、白纸(3张) 4、面粉(若干) 5、蜡烛 6、轮子 7、还用到了两根杨树的树枝! 耗时:3小时 1、准备兔子架子: 半根竹子,对劈再对劈再对劈,可分出6个竹片,用刀削掉毛刺和竹节,再在适当的位置销薄点;准备好的6根是4根作为兔子肚子,另外两根做成头(这两根需要截掉一点,否则头就和身子一样胖了) 2、竹子绕出来的兔子架子: 基本上我全部是用铁丝扎紧的,后面为了加固兔子肚子,肚子里总共用了4根竹条,我做的时候没有压下,兔子的肚子特别胖感觉像是怀孕的兔子。 青竹子是很有韧性的,所以弯曲很容易,碰到不好弯的地方,用刀稍微销薄点就可以了,基本没什么问题的。 3、兔子的轮子: 一开始找到2个轮子,但发现就2个轮子完全不靠普,站不住,拉着会倒, so…… 拆了自己一双旧轮滑鞋(反正还有2双,哈哈) #p#分页标题#e# 拆出4个轮子,轴承都还好,用了2根杨树的树枝当轮轴: (鞋子放在仓库好久了,有点脏了,不过一点都不影响转动,装上轮子,我女儿拉了一圈兔子骨架,完全可以hold的住,没有倒过,滑行还嗷嗷的……) 4、然后就是糊纸了,既然是DIY,糨糊也是自制的: 面粉和水,再煮熟就是最原始的糨糊…… (筷子上黑乎乎的是芝麻,哈哈,妈妈在做芝麻汤圆) 5、接下来就是糊纸: 白纸最好用大张的白色宣纸,比较透,比较软,容易糊在架子上;整张的大纸裁成大概10cm左右的条子,然后每张纸条在剪出0.5-1cm左右的流苏,作为兔毛 先在最底下糊一圈,然后从屁股开始从上至下的糊兔毛,这样看上去兔毛会很有层次,而且很好的遮盖住兔子轮子 兔子屁股有些肥了!! 算了就这样了 6、兔子脸:像大饼: 剪出两个椭圆型的白纸,直接糊上就可以了,兔子耳朵是一根细竹条,剪出一个耳朵形状对折糊上即可,眼睛就是用普通的红纸剪出来粘上去,耳朵折印上贴上一条细细的红细纸,这样更显生动 嘴巴也是红纸糊的,里面插的蜡烛没有拍照片,用的是一根大铁钉插在杆子上固定的。 7、再来一个成品照片:真的很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