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只老旧仪器上的部件
该双连体积硕大,制作精良,可是在我手里发挥不出作用,用它制作的矿机效果极差,可能是我做的线圈太差劲,在贵阳家里,双手抱着它伸出窗外举得老高,才收到一个台。
|
该双连的绝妙之处
外观粗陋不堪的双连竟然可以实现极精细的调节,比如在原仪器上500kHz频段内,调节精度可以达到0.01k以下步进,要求是屏住呼吸,慢慢转动细调旋钮,用高精度中频表监视其输出。 |
该双连的绝妙之处
外观粗陋不堪的双连竟然可以实现极精细的调节,比如在原仪器上500kHz频段内,调节精度可以达到0.01k以下步进,要求是屏住呼吸,慢慢转动细调旋钮,用高精度中频表监视其输出。
|
在那个年代,我国技术人员真了不起
那个年代,只靠简陋的材料和加工技术,竟然做出此等上品,令人钦佩不已!
注意那个双叠齿轮,它是两片齿轮紧紧贴在一起,通过极简单精妙的弹簧机构,产生这样一种作用,即当调节手轮突然反向旋转时,弹簧使得两片轮齿错开,引起齿轮反方向立即啮合,实现了无间隙调节!
|
限位器是简单的两个齿轮,上面各有一枚黑色销钉,就这么个简单玩意,有什么奇妙之处呢?
试想一下没有限位器时是个什么景象:当调节双连到两个端点时,需要放慢手柄旋转的速度,以免在双连“撞墙”的一刹那因用力过大损坏双连。
有限位器就不一样了,使用者可以毫无顾虑的拼命摇动动手柄,以图迅速达到自己想调节到的频率点,这时可见限位器跟着一圈又一圈的飞快旋转,而两枚销钉就像配合默契似的相互错开迅速滑过,直到双连到达某一边调节极限前一点点,随着“咣”的一声,两枚销钉撞在一起,手轮立即停住,非常有用,而且好玩。
还有妙处!
请注意那两只黑色大轴,两端居然用上了滚珠轴承,使得调节手感非常舒适,输出平顺!
那只双连可以从机构中拆下来的。
该双连几乎是国内最后一批同类产品,大约产于80年代中后期,主要标志是使用了十字螺丝钉和铸铝刻度盘上面覆盖的塑料刻度片等,整体结构与50年代初期产品相比变化不大,早期产品特点:一字螺丝钉,喷漆刻度盘,铜轴电木手柄结构。
随着数字电子技术特别是电脑技术的发展,同类仪器早已有了精度极高的手持式仪表产品,这种重型双连也已于20年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只因某种怀旧之情,实在舍不得这些伴随多年的老仪器,故拆了几只做个纪念,没事装个收音机玩玩。 |
原帖由 老矿友 于 2010-6-14 16:20 发表

线圈直径多少?是不是3毫米多的?要是的话,好像有点小了。那么粗的线(是不是10MM的?)直径应大些才好。这是坛友们的意见。
线圈骨架是从下图卷筒纸中抽取的纸筒,确如兄言,线圈小了,而且奇怪的是,当把天线上挂接的另一个矿机(线圈)解开时,本机立即无声了,似乎本机线圈无用?
下图是未拆开屏蔽板的另一只双连。
 |
另一种型号的重型双连
此型双连体积最大,从大型刻度盘可知这是一宽频仪器用的,设计者聪明地省去了细调单元。实际使用下来,只需飞速旋转手轮找到所需频率附近即可,确无必要过于精准,由此可见设计者的细心。
结构特点与上面介绍的那一只相似,依然十分坚固,就连内部的铸铝双连支座都设计了夸张的加强筋,整个双连用铸铝框架加上铝板屏蔽,为啥不用镀锌铁板屏蔽,不得而知。
70年代末还见过老式重型双连,采用铸铁框架,镀锌铁板屏蔽,内部铸铜支座。
 |
再发:重型单连
大伙有兴趣,也激发我发帖热情,索性翻箱倒柜把单连也翻出来,同乐同乐!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