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片式三极管的识别与使用(3)
时间:2014-07-08 21:4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应用指南
应用中有两个主要问题:其一是过去习惯使用通孔装配式三极管,如何找对应的片状三极管;其二是从参数电路上找到的三极管型号市场上却无法购得,如何代换。这也往往是设计、开发人员及维修人员在应用中较大的难题。
造成另一个难题的原因是同一种管芯做成不同封装的器件时,其型号不同。例如,东芝公司生产的一种以TO-92封装的小功率三极管,其型号为2SC1815,然而用同一管芯采用SOT-23封装时,其型号变成2SC2712;而采用SO-70封装时,型号又变成2SC4732。根据这一现实,在选用或代换时,应根据三极管的基本参数要求,在晶体管手册上寻找出参数基本相同,并且封装符合要求的三极管。这里以常用的TO-92封装的9012、9013为例来说明。先找出9012、9013主要参数:9012为PNP管、VCEO为30V、IC为500mA、PD为625mW;9013是NPN管、VCEO为30V、IC为500mA、PD为625mW。在晶体管手册上可找出SOT-23封装的三极管,其参数差不多的型号如表3所示。在表3中,PD这一项明显小于9012或9013,这是片状SOT-23的散热面积小所致。如果实际使用时PD要求不大,则可通过实验,看是否满足电路要求。若通过各种试验(如高、低温试验)能满足要求方可大量使用。
在代换时必须了解清楚原管子(或要求的管子)的性能(是通用三极管、是开关三极管等)、结构(如达林顿管、带阻三极管、组合三极管)或有特殊要求(如高反压、低噪声等)及一些主要参数。然后从手册(或公司数据手册)找同一性能、功能、结构及参数相似的进行试验或代换。另外,要注意的是工作频率(是MF段、HF段、VHF段或UHF段等),选用的fT要满足工作频率的要求。
这里必须指出,目前的各种三极管品种成千上万,这里仅仅是举几个例子而已。重要的是要收集各大半导体器件厂的资料。它不仅有参数、封装,还有型号代码,这给选用、代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图解面包板
- 下一篇:贴片式稳压电源IC的识别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