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d707功放的改版与制作
时间:2012-10-04 16:38 来源:hifidiy.net论坛 作者:JiangWZ 点击:次
我曾经在七十年代中期 至八十年代初期制作过多台放大器,当时全对称互扑差动放大电路刚成为设计主流,瞬态互调失真TIM开始被重视以及大功率场效应管MOSFET和高频功率晶体管的出现使到音频放大器的设计出现百花齐放的现象,无比热闹。到了今天我还在用着当年所仿制的Hafler DH200功放。 Quad405也是在七十年代中期推出的,就因为该设计不是当时所流行的全对称互扑差动放大电路就不把它放在眼里而错过了仿制它。今天看到许多的DIY 朋友们仿制它而心里痒痒的,也想弄一台来试试,于是就开始上网寻找资料。 资料显示,很多人对405 有好评,但也有一些人说它的不足。于是最后决定不做405而做比较晚期的Quad707。707 的工作原理跟405 差不多,ary 兄已在去年祥细的分析过了,这里不再多说。 比较405而言,707作了以下更改:
[分享]Quad707的改版与制作 在负反馈网络中的5 个1% 元件所组成的电桥是由工作于甲类的电压放大和驱动部分以前授方式来控制以达到平衡。静态时上下两臂的输出管是不导通的,其甲类放大部分的静态电流为VCC-0.6/(560+560)=55-0.6/1120=48.6mA。当输出电压变动时便会有电流流向负载,当所需电流超于甲类放大部分所能提供时,为了维持电桥的平衡,控制部分就会驱动输出管以输出更大的电流,而这以前授方式来控制的扑助性电流就被QUAD 称为倾注电流。
在下学识浅薄,所理解的也许是错误和不正确,但其内容大意是得自滑特卢大学两位教授Vanderkooy 与 P.Lipshitz 于七十年代晚期所发表的文章。13楼想看的话,我可以传你。 我们在这论坛的目的就是要交流,希望13楼能帮忙作出比较正确的解说好让每个朋友都能得益。谢谢! 花了两个晚上画的线路板图终于初步完成,电路做了一些更改,输出管用塑封的MJL21194。为了节省空间,推动管和输出管的安排是最为绞尽脑汁,最后决定把 推动管和输出管焊在线路板的焊接面(底面),安装时先在散热器的表面打孔攻丝(3mm)然后涂导热膏在云母片上(两面),放在管的金属面和散热器的表面之间,最后用3mm 螺丝把电路版锁紧在散热器上。安装后推动管和输出管是被夹在电路板与散热器之间。 这里先上一个线路板图给各位参考和提意见以便修改。 档案太大,无法上图,唯有把图打印出后拍照,但还是太大,只好拍成四分之一的角落再把其他四分之三抹去才达到120K 以下的有求。 请教一下各位大哥有什么好方法上图,谢谢。 ![]()
[分享]Quad707的改版与制作
[分享]Quad707的改版与制作
昨天接上负载来试,先把供电器限流设到3A 再接上3.9欧大功率电阻当负载,观察一切良好后,再从函数产生器输入1千周的正弦波,把输入电压慢慢升到250mV RMS(不能再高,否则供电器限流会启动),这时输出端量到的电压是7.8V RMS,过了几分钟后用手摸到大功率电阻温度迅速上升,赶紧把输入电压降低 ,再摸摸末级管散热器也是有些热。接下来把输入电压调到零,把大功率电阻换下,接上一个旧的4欧扬声器,问题来了,听到高音单元发出断断续续的吱吱声,用电表量到输出端有五十多mV RMS 的寄生电压,是自激了,想到有些朋友在制作405时用高速末级管会产生自激,于是用两个100pf 的电容焊接到上下半两臂的2SC5200 的基极和集级之间,问题也就解决了。把耳朵凑近扬声器的低音单元会听到很弱的交流声,这因该是用洞洞板胡乱飞线焊接和没有把地线处理好的缘故。把1千周的正弦波输入电压调到50mVRMS就听到很纯正的信号声从扬声器单元发出,再把输入电压调到100mVRMS
[分享]Quad707的改版与制作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谈谈lm1875功放好声的秘密
- 下一篇:想做只小甲箱变中甲箱了功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