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看到这个提示,那是因为你的系统无法识别某栏目的模型信息,或者你新建模型后,没为这个模型设计单独的模板。不同模型的文档浏览页的模板为:article_模型名字标识.htm
如“article_article.htm”,更多的信息你可以在频道模型管理的地方查看。
操作系统 内容:
模板调用标记:
|
Win2003,WinXP,Win2000,Win9X |
详细介绍 内容:
模板调用标记:
|
从小学4年级就开始鼓捣电路之类,鼓捣到现在,都工作6年了也没鼓捣出啥名堂,人虽然不算老吧。。。。。但一直处于菜鸟状态。
来论坛三年了,在与坛友们的交流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与经验,进步比过去这十几年要快。不过实话实说,个人对电路结构、调试之类了解的仍然不是很透彻,只懂些基础的皮毛。
从厚膜玩到集成IC,目前的水平也只是刚刚能照图做响。至于调音测试之类,由于不是我的本职工作,且有很多其它爱好,时间、精力、金钱上都不太可能做得很完善。
分立元件对我来说有很大的诱惑,小功率的应该可以,但那种大动干戈的牛机,如果以现在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恐怕真是难以折腾的起了。
看到本次大赛的主题是"功放DIY”,而刚好今年又有朋友要我帮着做一台接电脑用的桌面功放,而且老婆大人也整天吵吵要一台不裸奔的功放用,就一起做了两套。
我想今年要是不参赛,下次就不知道是什么主题了,干脆,斗胆参合一下!高手们估计是都看腻了什么3886,7293之流,不过,或许对刚接触音响的新手们有一定的帮助吧。
这也是我发此贴的意义:不以事小而不为,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这两套功放是从今年5月份就开始准备了,陆陆续续的弄,目前有一套已接近完工。照片还是按进度陆续放出。
既然定位在桌面功放,接电脑用,必然也就是推一推书架箱,功率要求也不是很大,而且发热量要控制得住。之前已经做过一台四声道7294的半成品(犯懒仍然裸奔中),
还帮人做过一个拼装的7293,对这个IC的使用有一定的把握。所以这次还用它:要求机器体积小巧,每声道单块IC,选择适当的电压供电,在在音质与发热量之间找个平衡点。
先从电路开始。
01.
没有太多特别的地方,基本就是官方电路,只是输入耦合个人仍然认为2-3uF比较好听。图中所有元件参数都是最终实际参数。
另外朋友要求有两组输入可以切换,所以加了个信号切换继电器。电源部分的开关设计在此先感谢“低音巴松 ”、“shinyue ”、SHILKA “等坛友帮助出主意。
02.
有了完整电路图,就该布置元件和走线了,抢了老婆的pad感受一下“高科技”。。。。
03.
机箱在网上买了俩,具体什么型号也搞不懂,反正样子比较朴素,我很喜欢。不过想要放大点的牛而不想把电位器的线弄得很长,只好设计电位器延长方案了。
04.
#p#分页标题#e#
仍然不会专门的电路绘制软件,还用老本行solidworks吧。。。先测量所有元件的外形和引脚尺寸,然后布网格,画PCB图。
05.
局部。就两块,而且没经过测试,就不开板什么的了,浪费。仍然用单面感光板来做,IC引脚处有另外一小块反过来做集中跳线,方便布线。
06.
机箱也是实际测量建模,所以各元件的装配关系很明了,也方便后期加工。唯一需要定制的就是牛和两个IC的导热板。
散热完全靠机箱本身,这种是第一次尝试。(后来测试问题不大)
07.
背面。
08.
细节。布局很紧凑,比较担心的问题就是散热,还有牛会产生干扰。
09.
#p#分页标题#e#
部件装配关系。
10.
完成后基本就是这个样子,很朴素。
 
最后出来的PCB是这样的。。。一点接地,单面板难度较大,手潮,最后基本上搞成总线式接地了。
12.
这里再唠叨一遍感光板的用法给新手参考。
拿激光打印机打印胶片,打了好多张,有的板子反了,有的字反了,有的打花了。。。。
最后选出两套,叠在一起保证基本不透光。放在两个荧光台灯下曝光15分钟。
(曝光时间和光强,距离,甚至感光板生产日期都有关系,使用前最好先裁一小块测试一下)
13.
由于上次搞感光板,最后整个用洗板水洗过,把感光膜都洗掉了,又不太会涂绿油,结果铜箔不久就发暗氧化了。
这次开动脑筋,研究了个新方法,就是二次曝光,做出焊盘。(不做焊盘的话,感光膜有一定的阻焊作用,不好焊)
方法很简单,就是第一次晒好电路后,蚀刻的时候避光进行,这样蚀刻完感光膜仍然有效。
然后再次用画好的焊盘胶片来曝光,最后进显影液显影就OK。
14.
#p#分页标题#e#
这是小板曝光中。两块压板就是这次要用的机箱面板。
15.
玻璃板一定要压实,不然线路会模糊
16.
快好了,颜色会略微从淡绿色变成蓝绿色。(过曝也不好,线路上会有很多麻点,除非你的胶片打印的足够黑)
17.
晒小板焊盘中。蚀刻用的是“蓝色环保蚀刻剂”常温下腐蚀了将近1小时。
(试过增加浓度,结果铜箔变成花花绿绿的,而且不再继续反映,应该是钝化了)
18.
最后完成的板子。
19.
#p#分页标题#e#
由于感光膜的保护,不涂绿油也不会担心氧化问题了。(不过要注意,感光膜比较薄,不耐划,制作中要小心保护)
哎,感冒中。。。。今天先到这,明天继续。
P.S.为了大家方便看帖,一般的回礼贴我会在后面集中回复。欢迎大家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0.

电路板打孔,老婆非要试试,结果,有几个眼打偏了。。。
21.
没把桌子一起打了孔就很不错了
22.
打完孔,裁完边。掏孔用的是叟弓,也叫曲线锯。直边直接用的钢锯。
最后用小锉刀将边缘打磨光滑,并且倒角。
23.
可以看出,先做的那块大板子的颜色已经变的更蓝了。
24.
陆陆续续的开始往上焊零件了。本来老婆想试手来着。。。。最后被我改成围观了。
25.
元件基本都是网购的,很多都是二手拆机件。威玛,飞利浦应该都是真的,比较怀疑的是ELNA。电阻就是普通国产金属膜。
(电阻先后买了两批,第一批买的网上30元电阻包,结果精度很差,还是铁脚。后来去中发电子市场重新买了一堆,铜脚,而且精度也不错)
右边用0.5mm的铜皮做了地线的跳线,从继电器肚皮底下穿过去。
26.
小元件差不多都焊完了。
27.

准备上主滤波。一般常规的是30*50mm,机箱装不下。所以费劲找了体积比较特别的红宝石,30*40mm。
外观上看,应该是真的吧,新一批顶部没有绝缘帽,直接一K形口
28.

前面说过了,手潮,焊工烂,又不能用洗板水。希望没让大家的午饭浪费掉
(后来发现,焊点不圆滑和焊锡质量有很大关系,前一卷焊锡用完了,换了另一个牌子,感觉超级好用,流动性和光泽度都不错)
29.
主体基本焊完了,各角度拍下。
30.
31.
32.
33.
期间单独测试了喇叭保护电路,工作正常,3秒吸合。但整机测试时发现有极大的交流嗡声,立马头大了。后来发现是保护电路的地线走的不合理。
最开始是从整流出来,正电源从板子侧边走到pc1237。而负电源是用跳线直接连在放大电路的地线上,这样形成了一个大的电流环。
后来不得已,将负电源改为借用原来给信号切换继电器供电的线路,从侧边走。这下噪音全无了
34.
第二套板子也出来了,这次的字没搞反。
35.
焊盘稍微有点跑偏。。。。
36.
中间的焊接过程没拍。直接上两套主体PCB成品。
37.
38.
39.
输入耦合和电位器的装法。本来想用线连,后来一不做二不休,全板子吧。
最近看见线一多就有点烦,可能天热得关系。
一组输入用RCA,通过3pin插座连接,另一组用3.5MM同轴插座,直接焊在板子上。
40.
仔细看会发现有点区别,消振电阻不一样。另外,一个装了信号切换继电器,另一个没装。
朋友要求改用拨动开关在机箱后面切换。。。。
由于PCB与导热块之间有点间隙,用0.8的铜板做了个匀热。
铜板用钢锯裁好尺寸,用1000号水砂纸加水打磨。然后在电路板蚀刻液里稍稍腐蚀了1分钟,出来就变成这种沙金质感了。
42.
导热块是去平安里找了家做铝件的小厂定制的,板厚10mm。北京做这种东西就是贵,一块要了20元。。。
块子上下两端有些加工刀痕,用钢锉修平后用水砂在平整桌面上抛了下光。
IC安装螺孔是与PCB高度对好,然后画点,用2.5mm钻头打孔,然后M3丝锥攻丝。螺口边按常规方法,用大号钻头轻轻转几下倒角。
43.
由于买的是高仿CMC水晶端子,安装孔径比机箱预留的要大1mm,而且还带防转豁口,就用小半圆锉和平锉把孔形修了一下。
44.
第一次试装。主要看端子和PCB的位置关系是否合适。
45.
原本的喇叭端子尾端的焊接用半圆口被我锯掉了,这才发现,原来所谓的纯铜端子其实是黄铜镀红铜。
不知道正品CMC是不是也这样。不过总的来说,端子做工还不错,对得起价格。
46.
#p#分页标题#e#
这是喇叭端子和PCB的连接片,用0.5mm铜片画好形状,用剪刀剪出来的。
当然,剪完铜片会卷曲,用锤子敲平,然后用锉刀修下边口毛刺,最后还是扔进蚀刻液里搞成沙金的。
47.
最后焊接在PCB上,正极裸露较长的部分用热缩管做绝缘处理
48.
用模型上设计的空位出CAD图,然后打印,贴在机箱底板上钻孔。
我是先用锤子+丝锥(手上没有铳子),在孔正中心点个坑。然后用2mm钻头打孔,在用2.5mm钻头扩孔。
由于铝件比较软,拿手钻直接用2.5mm钻孔容易抖动造成孔径偏大。
最后用M3丝锥攻丝。手工攻丝时,可以在孔内点一点点食用油帮助润滑。
49.
机箱底板是2mm厚,能买到的六角铜柱螺丝,最短也有5mm。而由于机箱内部高度问题,又不能加垫片垫高。
所以,套上个螺母,差不多2mm,然后把多余的锯掉。断口用锉打平,把螺母退出来的时候可以当临时板牙,给受损变形的螺纹做修复。
最后再稍微修下毛刺即可。
50.
上PCB安装铜柱。多头组合改锥我想喜欢折腾的都应该有一套吧,用M5.0六角套筒很方便。
加了点螺纹紧固胶,防止拆装PCB时由于上面螺丝锁的太紧,松开时带动铜柱一起转。
51.
上好铜柱后,机箱底部很平整,手摸很光滑。
52.
第二次试装。主要是看PCB与铜柱、喇叭端子与连接片之间是否能对齐。
53.
PCB有个别孔稍微有点偏差,用小圆锉稍微修一下解决。安装螺丝用M3内六角,垫了电木垫片。
电木片比较有弹性,可以锁的比较紧。
54.
电源插座上了两颗螺丝,主要是怕插拔插头时的压力把PCB搞坏了。
55.
喇叭端子与连接片。
上面两个正极端子用2mm的ABS塑料板做了两个垫片,这样上下两组的螺母就不在一个平面上了,方便在狭小的空间里把螺母上紧
56.
这是第一版设计的电源开关电路。(有的朋友会问为什么搞这么复杂?其实我也想简单,可惜为了放下更大的牛,把开关的位置给占了,所以。。)
第一版用的是一个线圈为AC230V的继电器,想直接用小开关来控制。后来还特意发帖向论坛求助是否有问题,得到了大家的很多帮助。
http://bbs.hifidiy.net/viewthread.php?tid=521188
向所有出谋划策的坛友表示感谢!最终电路和元件参数在1楼整体原理图中有。
57.
第一版的元件面。
58.
这是修改后的两套PCB。
59.
60.
电源指示灯朋友要求用白色。
没找到细头LED,自己用锉刀把尖端磨成直径1.5mm。而且串了足够大的电阻,让亮度不那么刺眼,这样会显得比较精致一些。
61.
左边是给手动音源切换那一套用的,右边加了继电器控制开关。
高压部分用高温胶带贴了一下。
62.
元件不多。
63.
经测试,很好用
面板安装孔。还是用设计图贴在上面,定位。
69.
下面附上修改后的PCB图。
a文档制作胶片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