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洞板做烦了,但是还有几张洞洞板,总是要想办法用用掉的。。。
过年淡了,这些年过得一年不如一年。临近年关,预计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找点事情给自己做做。由于库存的元件极其普通,所以年前集中采购一批,小小地恶补了一下。
这次折腾的初衷是为了验证一些一直以来的想法,为以后画板提供点有实验依据的理论基础:
1) 高价元件(尤其是电容)能不能给电路音质(并非音色)带来质的变化?
2) 放大线路中元件、走线与滤波电路尤其是滤波电容主体的最小间距
3) 反馈回路、信号输入的线间隔距离
4) 输出线路与反馈回路交叉后对音质的影响
5) 相同层面中元件与走线之间的影响程度,包括交叉走线
6) 双桥对声道分离度的作用大小
7) 非屏蔽线对信号干扰的影响程度、和距离
由于是实验比较,简单线路更加能说明问题,所以采用GC1875为主体放大线路,并且专门准备了半卧式的1875(半卧式的具体原因稍后会提到)。
因为用洞洞板来做,所以按照我的一般做法,先把主要元件全部插到板上(先不焊),规划好+/-电源线、地线、信号输入、输出,然后再安排反馈回路。准备了如下材料、和走线安排:
a) 2片 PEC单片桥
b) 8个nichicon 4700u/50V电容做滤波,电源地从0.1u处接出。
c) 地线尽量考虑一点接地;实在不行的话,电源地、输出地、信号地、反馈地分别汇总。
d) 正、负电源按照顺序经过退藕电容1000u、0.1u的顺序进入IC对应脚位,接地则反过来按照0.1u、1000u顺序再到地
e) 2片LM1875T,半卧式。因为,我更喜欢把电源线布置在IC下方、或后方;而这个脚位只要稍微整理之后,正好可以把反馈回路放到IC前面来,焊接、走线都会方便很多。
f) 放到板上后,发现耦合电容位置已经很小,就用4个WIMA 1u/63V,2片2片互相并联,并且在基本上不影响音量的前提下,对电路上做了相应补偿,目的是为了消除WIMA电容过火的高、低音。
一天的排版布局、焊接下来,完成了:


焊接面,这里测试的名堂最多了:
- +/- 电源线双线并行
- 电源线十字交叉传过输出线路下方
- 地线与电源线并行(2.54mm距离)
- 输出线或多或少地跨越反馈回路、输入线路(因为2根信号输入线经过10K输入电阻之后,我都特意各用一条飞线再去连接到IC的2脚)
- 除了把PCB正面的信号输入插座靠近到滤波电容1cm之外,还特意把反馈电容接近到了正电源滤波电容焊盘旁。

耦合部分与滤波电容(左、右声道供电的正电压第一级滤波电容)间距,其中C22 220p磁片、C23 47uF电解、R24 22K的位置已经在5mm左右。信号输入插座距离电容不超过10mm,信号输入线长度10cm无屏蔽。
还有请注意右侧R25横跨了信号输入飞线(我是故意这么飞线的,不就是因为为了实验么,呵呵),电阻与飞线垂直高度差约1mm左右:

引脚整理过之后的半卧式1875,爽吧?
因为我个人听音比较喜欢软一点、柔一点、声音也厚一点。所以为了不让声音来得太快,退藕的电解电容加到了1000u。补偿元件和附加的补偿回路是为了让高、低音不因为WIMA而过火。调整的结果相当有效,尽管量感少了点,但是耐听了。声音比较慢,柔柔的,并且高音象高音、低音象低音,比较均衡。
工作中的样子:

焊接完成之后,检查检查再检查,供电、地线都没有问题,于是通电,只听见音箱里哒的一声(不是嘭的一声、或者咚的一声,而是非常轻微的哒的一声)。说明线路没问题,可是没其他声音了,太安静了。凑到高音上去听,还是没声音,很好。关机,接输入线,把线回过来点到滤波电容上,再开机,还是没声音,神了哈哈。
开始播放音乐,随着悠扬的乐声传来,看看表,已经快接近凌晨2点。通过本次实验,说明了以上对线路设计和布局上面的那7个方面,完全没必要刻意去套搬。
另外说一下,nichicon电容声音可能确实比较柔一些(我对比了1876,另外单独的滤波板)。其他没觉得什么。
实验结果很理想。以上结果供大家参考!
附加的补偿元件调整顺序是:
1)R24、C22、C23和R23、C24全部焊好,但不连进电路里。
2)把R24、C22、C23连进电路里。觉得补偿力度不够大。
3)再把R23、C24也连进电路里,一开始的1000p取值可能大了点,低音有点肥了。所以把它改小到10p,然后又改到220p。好了很多。
放大部分的原理图如下,图上红色文字是实际焊在板上起作用的修改后元件值:

电源部分的原理图:

-

-
原装LM1875T 单声道发烧级功放板 音箱功放机pcb制作diy套件散件
(责任编辑:admin) |